父母课堂阅读家QQ分享群(156421691)
http://s15/mw690/002hupMsgy71fYzNR822e&690
大家早上好,我是蒲蒲兰的林秋兰,很高兴又来跟大家作群分享啦,今天分享的是蒲蒲兰最新的原创科普绘本《水中的光亮》,是一本讲述水生萤火虫的科普绘本。
我给这次分享起了个略抒情的名字(主题):那既远又近的萤火虫的美丽,希望大家喜欢。
不知道大家小时候有没有见过萤火虫?
现在还能在身边见到吗?
不经意间,这种来自自然,一闪一闪又浪漫可爱的美越来越少见了。
有的家长可能会想,萤火虫并不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也只是可有可无罢了,孩子是否了解,并不是很重要。
其实,孩子对于他们不知道、没见过的东西是十分好奇的,孩子对昆虫,也往往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如果不是后天的教育告诉孩子,“别动虫子,会咬人”或者“虫子很脏,有毒”等等,很少有天生不愿意观察、触摸虫子的孩子。
而萤火虫,不仅能一闪一闪地发光,而且对人类没有任何危害。着实是孩子亲近自然的很好的窗口。
我们在8月底的BIBF期间,在展场和蒲蒲兰绘本馆分别做了这本书的小读者见面会,现场的孩子观察起萤火虫认真极了。
http://s7/mw690/002hupMszy750ZJCjFYf6&690
http://s15/mw690/002hupMszy750ZJEgDY5e&690
http://s16/mw690/002hupMszy750ZJFWlV9f&690
http://s3/mw690/002hupMszy750ZJHez812&690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本绘本——《水中的光亮》,和大家一起来探究萤火虫的秘密:
不仅照片是真实的,这本绘本中的故事也是真实的。先来看一下绘本,欣赏一下美丽的照片,看看这本绘本讲了什么故事吧~~
《水中的光亮》
付新华 文/摄影
连环画出版社
这张就是大耒山的航拍图啦
这张图上有自然村落和萤火虫保护区的标注,大家看到了吗?
http://s12/mw690/002hupMszy7512MiCsb5b&690
我的爸爸是一个萤火虫专家,他答应我,下次去野外寻萤时,也带我一起去。太棒啦!
http://s16/mw690/002hupMszy7512WdEOb7f&690
萤火虫的成虫和幼虫竟然长得一点都不一样,太让人吃惊了!
http://s14/mw690/002hupMszy7512X3mdnad&690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知道好多萤火虫的秘密!
http://s2/mw690/002hupMszy7512XMBIB11&690
爸爸说晚上的实验室更神奇,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http://s9/mw690/002hupMszy7512YEsFq78&690
一个多星期后,再次来到爸爸的实验室,我不禁惊呆了……
http://s10/mw690/002hupMszy75130DxHj29&690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我又来看萤火虫了,这次,它们给了我大大的惊喜!
http://s10/mw690/002hupMszy75131iw4N89&690
几天后,我和爸爸带着羽化而出的成虫回到了那片充溢着香气的稻田。
http://s3/mw690/002hupMszy75133C8IG52&690
渐渐地,它们加入了伙伴们的行列,自由地飞来飞去。
http://s1/mw690/002hupMszy75134kOFGe0&690
一只萤火虫落在我的额头,似乎不舍得离去,是不是刚才放飞的其中一只?
故事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
http://s3/mw690/002hupMszy75135vXFMc2&690
这一部分是后记,也就是发生这个故事的大背景,字略小图不好看清楚,后面我们会说到。
《水中的光亮》这个故事的原型便是这本绘本的作者付新华教授和他9岁的儿子。
http://s5/mw690/002hupMszy75136RdOI94&690
一位教授来写绘本?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奇怪。
这位教授可不是一般的“学者型”人物哦。
付新华原本是研究昆虫的,多年前的一天,他偶然在路边看到了一只长相奇丑的发光的家伙,当时并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才知道是萤火虫的幼虫。当时,中国对萤火虫的研究十分缺乏,这次偶然的相遇使他产生了研究萤火虫的激情。
没想到,从此,他便越发不可收地踏上了寻萤之路,走过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一开车就是十几个小时。在寻萤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地方原本有很美的萤火虫,但由于环境的恶化,很快就灭绝了,这让他十分痛心。他开始研究摄影,希望通过影像记录下这些越来越少的美丽。
他发现不仅是环境的恶化导致萤火虫大量减少,还有很多无良商家通过各种方式捕捉和贩卖萤火虫,导致萤火虫大量死亡。比如,如果打开某宝,搜索“萤火虫活体”,你便会发现大量类似网页。
很多网页宣称是专业养殖的。其实,付教授说:萤火虫养殖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技术,不是谁想养殖就可以养殖的。他研究萤火虫十几年,也刚刚掌握了萤火虫养殖技术。其实,这些售卖中的萤火虫都是来自于捕捉。从农民手里购买,一只只需要一毛钱。
还有近年来非常火爆的“萤火虫公园”。所用的萤火虫也都是来自于捕捉。数以万计的萤火虫就这样被带到城市,只闪烁那么几天,就死掉了,无法繁殖后代。哪里的捕捉严重,在下一个萤火虫季,那里的萤火虫就更少,甚至会导致灭绝。
这些在今年越发得到关注,比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8月份专门做了几十页的专题,考察萤火虫贩卖并关注对萤火虫的保护。
http://s8/mw690/002hupMszy7513gVnP957&690
为了保护萤火虫,付教授于2014年创立了(湖北省)守望萤火虫研究中心,在大耒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建立保护区。
大耒山——也就是《水中的光亮》的故事发生地。
在这个保护区里,付新华副教授做了什么呢?
○ 从农民手里租下稻田使用权,再租给农民,要求农民按照无公害的方式种植。——农药的过渡使用,是杀死萤火虫的很重要原因之一。
○ 清理河道垃圾。——让萤火虫的生存有更好的生态环境。
○ 人工管理,控制车辆进出。——不让无良商家有机会来捕捉萤火虫,避免掠夺性的商业开发。
○ 建立养殖基地。——培育更多的萤火虫放归山林。
○
带领儿童进行科学活动。科学赏萤,观察自然,带领孩子学习种植水稻、清理垃圾等。——培养孩子的自然意识。
经过了两年多这样的努力,大耒山的萤火虫数量增加了好几倍,成了非常美丽的 “萤火虫生态公园”。
http://s6/mw690/002hupMszy7513jQOAB95&690
这是《水中的光亮》作者付新华教授登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舞台时播放的大耒山的萤火虫图像。
通过这些介绍,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保护美是那么难,而破坏却极其容易。
接下来我们再跟大家介绍一下这本《水中的光亮》绘本的缘起。
和《水中的光亮》的故事相遇,是去年五月份的事。我们收到了一些萤火虫的投稿照片,看到了一本介绍萤火虫的书。
http://s13/mw690/002hupMszy7513lvMtKac&690
看到这些我们才知道,原来小小的萤火虫背后有这些让人感动的故事,有一个兢兢业业做事的人,有如此深的情怀。我们关注的环保往往是身边的,雾霾啊、尾气啊!但其实,在我们不经意间,像萤火虫这样的小生命的灭绝,更是在拉响环保的警钟。我们觉得,可以做这样一本绘本,让孩子看到他们平常看不到的世界、与自然息息相关的美好生命。尤其是,中国的原创科普绘本很少,引进的图鉴类绘本大多可以增加知识,却无法带来真实、切身的感受。
但是,我们也有着很多的担心。比如:真实的大耒山是什么模样?真的有那么美的萤火虫存在吗?保护萤火虫的基地会不会只是纸上谈兵?对稻田进行无公害的管理真的那么容易实施?所谓的大耒山,是环保行为的范例,还是只是一种商业模式运作?如果要做一本绘本,我们希望做一本有真情实感的绘本。
带着这些疑虑,也带着对萤火虫的憧憬,我们在去年6月份去了大耒山。
做一本原创的科普绘本,实在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要解决很多个瓶颈。
(在这里增补一个知识点,萤火虫是通过发光的脉冲来寻找同伴求偶的,所以遇到很亮的东西,比如月亮,比如路灯,就会觉得自己不够亮,就不发光了,所以就会出现这句话)
比如,稻田里这些是什么萤火虫?照片中的萤火虫都是同一种吗?萤火虫吃什么吗?实验室中的萤火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等等等等……小编经常被这些复杂的知识搞得晕头转向,经过大半年的努力,进行了无数遍调整,小编成了
“半个萤火虫专家”,《水中的光亮》也大致有了初步的模样。
之前的多次调整,都是基于照片的。因为手绘是可以修改的,而照片却不能。我们不可能去对照片进行随意的调整,那将会失去照片所表现出的“真实”;
拍摄动物的照片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付教授说:去寻萤一次,一共也拍不了几张照片。有时等待几小时,只能拍出一张,由于天气、环境等的影响,很多时候甚至一张也拍不到。有时候一个很美的场景出现了,你还没架好相机,调好光圈,它已经消失了。因此,我们也无法希望有无数张照片以供选择。
最后入册的这些照片,尤其是那看起来并不多的几张很美的大场景照片,其实是付教授多年来无数次进山寻萤才能拍到的。
接下来我们聊聊这本绘本中的“手绘”。虽然在这本绘本中,手绘看起来只是“配角”,却依然要精益求精,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场景要尽可能真实;科学的部分要尽可能准确;人物要富有真情实感……
手绘部分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却也经历了数次修改。以下是手绘风格确定的过程。
图1,给人的感觉是从车上拿下包,马上就要走了。与故事的脉络不符。
图2,我们可以看出爸爸和孩子正从后备箱拿出所带的工具,也能看到符合生活实际的捕虫网等工具,不仅符合故事脉络,也增加了图的信息量。
图3,通过阴影的变化呈现出“黄昏”的天色,画面更有故事性。
图1,萤火虫在实验室中生活的场景不符合实际。
图2,呈现不出萤火虫在实验室中生活的环境。
图3,基本OK,呈现出了萤火虫在实验室中生活的需要的器皿的样子、器皿中需要放置的苔藓等。但如果不做说明,家长和孩子可能看不明白。
图4,对器皿的主要结构进行了注释,更清晰易懂。
有了这样的过程,照片的手绘的排版基本上完成了。但接下来还需要完成细节的设计。比如封面:
封底选择了爸爸和我进山的图,以此来象征“爸爸带着我继续踏上了寻萤的路”,以及“爸爸正和我带着象征着美好的萤火虫光亮回归山林,意味着我们正在回归自然美丽的家园。”
我们特意为这本书做了后记,让大家了解这个寻萤故事的更多的背景。一个故事能带给孩子的感受是有限的,而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爱、关于美的东西,能够进一步培养他们拥有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心灵。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希望大家喜欢这本书。(三大网店都有销售欢迎购买哈哈)
贴心大课堂,万能百宝箱。
生活,育儿,阅读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父母课堂微信
平台!
http://s2/small/002hupMszy71bKdiG3L51&690
精彩微课堂,父母阅读家,你还可以加入父母课堂微信群聊到嗨!
扫下方二维码加小编为好友,等她邀请您加入大家庭。
http://s8/small/002hupMsgy71fXwQFyn37&690
我们还有一个“乱糟糟”的小窝等着你来坐坐,亲子论坛“温馨唠叨”无限!
父母课堂妈妈窝
http://www.vzan.cc/f/s-5255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