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9月12日下午线上分享:@心喜阅童书《一根香蕉掉下来》

(2016-09-13 09:03:51)
标签:

教育

育儿

分类: QQ群分享记录

              父母课堂阅读家QQ分享群(156421691)

http://s15/mw690/002hupMsgy71fYzNR822e&690

     各位宝爸宝妈好,

    我是心喜阅的编辑蔡琪媛,很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分享绘本。

    在分享前,想问问各位宝爸宝妈,平时有没有跟孩子有固定的故事时间?

    爸爸妈妈通常会付出很多心血,买各种各样的故事书。但是,孩子有时候并不一定如大人所愿,他们可能会对故事不感兴趣,很难安静地听故事。

    其实给孩子讲故事,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地照念,5分钟就讲完了,孩子听完也没留下什么印象,久而久之就对书不感兴趣了。

    今天的分享会,我想边讲故事,边分享一下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

    首先,要养成习惯。每天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合,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在每天临睡前,为孩子讲一些睡前故事。

    当然,也要注意讲故事的时段,像今天这种故事,适合愉快的周末。也许某天下雨了,孩子不能出去玩,不如全家人一起讲这个好玩的故事吧。

    其次,在选择故事书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的。在开始阶段,以图画为主,色彩鲜艳,形式多样,会吸引孩子的注意。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根香蕉掉下来》,也是一本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绘本。

http://s12/mw690/002hupMszy74OcmjZUf5b&690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绘本作家高畠那生,畠字读作“田”的音。

http://s11/mw690/002hupMszy74OcmlOS69a&690

    高畠那生,1978年出生于日本。他的父亲是日本高人气绘本作家高畠纯,高畠纯很多中国的读者也很熟悉,代表作是《好酸好酸的柠檬呀》

http://s5/mw690/002hupMszy74OcmoeFue4&690

    父子俩的画风很接近,而且父子俩都曾荣获日本绘本届最高荣誉——日本绘本奖。

http://s14/mw690/002hupMszy74OcQuzxP0d&690

    好了,了解完作者后,开始讲故事啦,封面就留了个悬念,一根香蕉掉下来,香蕉却被猴子拿在手上了,会发生什么呢?家长可以问问题来引起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听故事的专注力。

    好了,带着疑问,一起打开这本书。

    一翻开书,是书的环衬页,满眼都是香蕉!

http://s5/mw690/002hupMszy74Ocmqhik44&690

    猴子看到了这么多香蕉,估计要乐坏了。

    接着翻到扉页,这本书的主角香蕉登场了。

http://s16/mw690/002hupMszy74OcmsBFd0f&690

http://s7/mw690/002hupMszy74Ocmvs7sa6&690

    “啊,一根香蕉掉下来!”

http://s14/mw690/002hupMszy74Ocmz1iBcd&690

    前面是一辆运香蕉的列车,三个车斗里堆得满满的香蕉山。

    讲故事时不用很快就进入故事情节,为了让孩子感兴趣,妈妈可以先指着故事书上的各种小动物、各种物体、色彩,让孩子寻找和辨认,等到孩子熟悉了整个故事环境后,能发现更多书里的乐趣。

http://s11/mw690/002hupMszy74OcmBXgC2a&690

     这时候,一只猴子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发现了掉在路上的香蕉。

    猜一猜,接下来它会做什么呢?

http://s13/mw690/002hupMszy74OcmEIQQ9c&690

    这里的动物形象都很夸张,但是又非常生动,猴子长长的手饶了一大圈,像在挠头思考。可以让爸爸模仿一下这个动作。

http://s15/mw690/002hupMszy74OcmIpEq2e&690

    猴子挠头

http://s5/mw690/002hupMszy74OcmKWhe04&690

    猴子挠头

 

    猴子在犹豫要不要吃香蕉吗?

    不急着翻开下一页,先让孩子猜想一下:

    接下来它会做什么呢?

 

    猴子是把香蕉吃掉呢?还是把香蕉吃掉呢?

    孩子有了参与感,自然乐意听下去。

    接着揭晓答案——

http://s1/mw690/002hupMszy74OcmNOuY20&690

    当然是“啊呜!”一口吃掉。

    然后,“嗖—— !”扔掉香蕉皮。

    猴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http://s15/mw690/002hupMszy74OcmQBgq4e&690

    接着,一只兔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

    它没有看到香蕉皮。

    猜一猜,会发生什么?

http://s8/mw690/002hupMszy74OcmZMGP97&690

    这只兔子还是大长腿呢

    大长腿兔子跑得飞快,它没有看到香蕉皮,会发生什么呢?

http://s6/mw690/002hupMszy74Ocn2Bz775&690

    当然是“扑通!”

    它一脚滑倒,摔了个四脚朝天!

    兔子揉着屁股跑了。

 

    前面两个猜想只是给孩子的头脑热身哦,看看后面登场的是谁吧?

http://s11/mw690/002hupMszy74Ocn5fT4da&690

    不一会儿,一只鳄鱼慢悠悠地爬过来,

    鳄鱼发现了香蕉皮。

    猜一猜,接下来会怎么样?

 

    有点难猜吧

http://s15/mw690/002hupMszy74Ocn7xyS2e&690

    也没怎么样。

    它只是晃晃悠悠地把香蕉皮扔到了背上。

    驮着香蕉皮的鳄鱼,继续慢悠悠地往前爬。 

http://s1/mw690/002hupMszy74Ocn9Q7Cd0&690

    对了,那运香蕉的车子……其实……掉下来的香蕉可不止一根哦。

http://s9/mw690/002hupMszy74OcnbH5u18&690

http://s14/mw690/002hupMszy74OcnfzAN6d&690
http://s1/mw690/002hupMszy74OdoaTaU90&690

    原来车里堆得像山一样的香蕉,渐渐都快掉没了……

    但是没人发现。

    真的没有人发现吗?其实现场还有一个目击者——

http://s8/mw690/002hupMszy74OdocAhpc7&690

http://s12/mw690/002hupMszy74OdoenGPab&690

    货车上这只狗看到香蕉在掉,但是它却没有告诉主人。好像抱着恶作剧的想法一直在观望。

    车子一直在掉香蕉,那么后面会跟着谁呢?

http://s9/mw690/002hupMszy74OdogCE028&690

    从后面过来的猴子

    吃! 嗖! 吃! 嗖!

    吃! 吃! 嗖! 嗖! 嗖! 嗖! 嗖——!

 

    那么接下来,猴子后面是谁呢?

http://s7/mw690/002hupMszy74OdoiG8K96&690

    再后面过来的兔子

    哧溜! 咕咚! 咣当! 扑通!

    哧溜!

    扑通!

    咣当!

    扑通!

    呱唧!

    咕咚!

    兔子摔得好惨呀。

http://s9/mw690/002hupMszy74OdoklJe08&690

http://s4/mw690/002hupMszy74Odom255f3&690

http://s6/mw690/002hupMszy74OdonJoV65&690

http://s10/mw690/002hupMszy74OdoCNlv29&690

http://s14/mw690/002hupMszy74OdoEAwt8d&690

http://s12/mw690/002hupMszy74OdoI6sbeb&690

    高畠那生把摔跤画得太生动了,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摔跤的姿态。 “哧溜!扑通!咣当!扑通!呱唧!咕咚!”这些摔跤的拟声词,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念,一起哈哈大笑。

 

    兔子真是太傻了,摔了一次还没长记性,它就不会看路吗?

    当然,冤大头还不止兔子一个。

http://s4/mw690/002hupMszy74OdoKIJta3&690

    然后,

    最后面过来的鳄鱼,

    就一个劲儿地把踩烂的香蕉皮扔在自己的背上。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根香蕉掉下来时,出现了猴子、兔子和鳄鱼,

    当香蕉掉个不停时,又出现了猴子、兔子和鳄鱼,

    他们在重复做一件毫无意义的傻事。在大人看来也许有点无聊,但是孩子却会非常开心。

    我们在讲故事时,会发现孩子很喜欢重复的情节。

 

    重复的故事代表着经历已知,包括已知的剧情、已知的人物,也包括已知的快乐体验。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满足感。

    但是在这些重复中又有着许多不重复的内容,带给孩子很多惊喜。

    在循环了两次后,猴子、兔子和鳄鱼还会再出来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http://s3/mw690/002hupMszy74OdoMQJsb2&690

    哎呀呀!

    司机发现香蕉不见时,车斗里早就是空空的了。

http://s6/mw690/002hupMszy74OdoORox95&690

    我们看到,这只狗虽然没表情,但是感觉好像在幸灾乐祸。

    刚才他目睹了香蕉一路在掉。

http://s12/mw690/002hupMszy74OdoRbTl4b&690

    主人摘下帽子,看起来有点烦恼

 

    但是更气人的在后头——

http://s9/mw690/002hupMszy74OdoTAZa08&690

    这时,吃了一路香蕉的猴子肚子鼓鼓的,

    已经走不动了。

    “正好,让我坐一下。”

    猴子慢吞吞地爬上了车。

 

    香蕉没了,还要载上这个吃掉所有香蕉的泼猴。

http://s1/mw690/002hupMszy74OdoWWwo50&690

    让香蕉皮摔了一路跤的兔子

    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已经走不动了。

    “正好,让我歇一会。”

    兔子慢吞吞地爬上了车。

http://s2/mw690/002hupMszy74OdoZMbv01&690

    再看看驮了一路香蕉皮的鳄鱼,

    都成这个样子了,再也走不动了。

    “正好,这些东西就拜托你了。”

    鳄鱼慢吞吞地把香蕉皮装到了车上。

http://s15/mw690/002hupMszy74Odp1YTkbe&690

http://s11/mw690/002hupMszy74Odp6vyi0a&690
http://s2/mw690/002hupMszy74OdKA9JDd1&690

    原本满满香蕉的车斗现在装了三只动物,里面还有可怕的鳄鱼!来看看主人的动作变化。

 

    最后,作者给了故事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

http://s4/mw690/002hupMszy74OdKEstd03&690

    香蕉皮回来了。

    大概,香蕉肉也回来了……

    大家都上了车,车子继续向城镇驶去。

 

    也许故事还可以继续,当到了城镇后,猴子、兔子和鳄鱼会在哪里下车呢?

    ……

 

    很多家长在看完这本书后,会问:“那这本书究竟要告诉孩子什么道理呢?”

    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亲子阅读方式。绘本培养的不仅仅是语言能力和知识道理,还有对世界的好奇心、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观等

    很多大人在看完一本书后会习惯性地总结一个道理,那是应试教育对我们造成的影响。但是,未来更需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应该改变这种习惯,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无意思”的绘本。

    可正是这种没意思在孩子看来,却是大有意思,当然孩子们的意思可不是从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教育,他们的意思就是太好玩了”“太好笑了。他喜欢这本书什么?没什么,就是喜欢!

    教育学博士 季颖老师曾评价过这种 无意思作品:“它虽然并不试图告诉读者什么,教育读者什么,只是一种游戏之作,而且不遵循事物的常理,但是,正是那种打破常规常理的荒诞,会把读者带到精神解放的天地,鼓起想象的翅膀。”

    《一根香蕉掉下来》就是一本幽默的亲子互动绘本,可以引导孩子参与到故事的阅读中来,开启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带给孩子纯粹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

  

    最后放一下这本书的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4025216.html

 

    《一根香蕉掉下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跟大家度过非常愉快的分享时光,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快乐童年。 



            贴心大课堂,万能百宝箱。

生活,育儿,阅读

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关注父母课堂微信

平台!

   http://s2/small/002hupMszy71bKdiG3L51&690

精彩微课堂,父母阅读家,你还可以加入父母课堂微信群聊到嗨!

扫下方二维码加小编为好友,等她邀请您加入大家庭。

http://s8/small/002hupMsgy71fXwQFyn37&690
我们还有一个“乱糟糟”的小窝等着你来坐坐,亲子论坛“温馨唠叨”无限!

父母课堂妈妈窝
http://www.vzan.cc/f/s-525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