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紫砂器——清宫旧藏的紫砂器 (转)

标签:
紫砂壶欣赏文化 |
故宫院藏清代紫砂器较多,从传世品看无论是造型艺术或装饰欣赏方面,都有不少创新之作,不难看出清代是紫砂器的高度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品种上日益增多, 除大量紫砂茶具外还有餐具、文具、陈设品以及花盆小件玩具等。多数紫砂器上有刻花、印花、堆花和色釉、彩绘。清代紫砂陶艺进入了顶峰,制壶名手辈出, 壶艺的精细已被宫廷皇室看中, 据乾隆十八年三月记事录记载:“于本月初四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传旨,从前传做茶具内宜兴壶茶叶罐着南边照样做一份? ?钦此”,证实乾隆时宜兴已为宫廷作贡品。原清宫藏品中就有非常精巧的乾隆紫砂茶具, 也有带人名款或无款各种紫砂器。故宫博物院在文化革命前还征集不少紫砂器,值得提出的是有些都是清代文献中著录过的名家作品, 也还有一些堂名款的紫砂器及清末民国时仿前代作品。这些藏品有许多带纪年款、干支款或人名款, 是研究宜兴紫砂器断代的宝贵资料。下面重点介绍一下。
一、清宫旧藏的紫砂器
清宫旧藏的紫砂器中, 最引人注目的是乾隆茶具, 有两组珍品均带有乾隆御题诗和烹茶图的茶壶和茶叶罐。一组为紫红砂高桩六方形, 另一组为米色砂圆筒形,这两组茶壶的腹部均一面绘烹茶图, 一面刻乾隆御题诗。高桩六方式茶叶罐, 腹部六面分绘松、竹、梅、荷花及花鸟纹饰, 罐盖面上有“ 雨前” 、“莲心”茶名。圆筒形茶叶罐一面刻乾隆御题诗, 另一面有的绘梅花, 有的绘竹纹罐盖的盖面上有“六安”“珠兰” 茶名。这两组茶壶、茶叶罐的装饰画面, 无论是烹茶图还是花鸟和花卉都是用很细的泥浆慢慢堆画出来的, 画面生动自然, 这种用泥浆绘画的技法是紫砂陶艺的创新之作。壶与罐上面的乾隆御题诗,均为“ 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查《高宗御制诗文集》为乾隆1724 年所作), “卧游书室” 为船的名称。这两组紫砂茶具, 分别与乾隆皇帝举行茶宴时喜用的青花松竹梅纹诗句盖碗或矾红彩松竹梅纹诗句盖碗组合在一起放人紫檀木或藤编的提盒内(提盒内有炭炉, 铜著、铜铲、银柄勺、过滤器等)。据故宫原始记录看, 成套的乾隆紫砂茶具原藏处为承德避暑山庄, 是故宫古物陈列所成立后整理登记时的留平文物。由此可证实, 这成套的茶具是乾隆皇帝巡视时的用品。在清宫藏品中还有三件, 乾隆御题诗壶, 壶造型独特, 撇口、细颈、硕腹、大底, 腹部两侧置曲柄和流, 腹部另两面一面开光人物烹茶图, 一面是御题诗,题目为《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缓画卷中》, 是乾隆十六年所作。除此之外还有原存放在故宫养心殿乾隆款绿地粉彩描金瓜棱式壶_______, 原存放在故宫永寿宫的乾隆款紫砂小壶以及紫砂描金山水人物诗句茶壶, 这些都是乾隆时代的标准器。
http://images.7huw.com/201402/201402260724327865.jpg(转)" />
清宫藏品中还有部分无款紫砂壶如仿金漆的六方式、竹节式壶, 仿瓷器式样的僧帽壶、圆壶、提梁壶、竹节壶, 仿铜器式样的方斗壶, 仿瓜果类的南瓜式壶、桃式壶、凸雕百果壶, 以及凸雕蟠螃壶。这些紫砂壶胎泥较细, 工艺精良, 制陶风格近似于景德镇生产的乾隆时代的瓷器。但也有时代较晚的作品, 如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 顾景舟先生认为是太平天国时期的。清宫藏品中的紫砂文具也很突出, 有二件乾隆彩画山水人物大笔筒, 仿圆木大笔筒, 树根式笔筒, 方形笔筒, 还有各式小水承及印盒等。这里有的是原存放在故宫古董房或憋勤殿之物, 都很古朴、规整,水承印盒之类也很精巧, 属清中晚期作品。
清宫旧藏许多乾隆至光绪的紫砂陈设品。如乾隆仿古铜花瓤、仿朱漆花触、兽耳衔环瓶、描金天鸡尊以及刻花、凸花瓶,蟋璃瓶、鱼尾瓶、四系带盖浆壶、竹节花插、绿里粉彩花卉渣斗、经文盖钵、海棠式高足盘、紫砂陶塑中的核桃、异兽等。有意趣的是海棠式高足盘及经文盖钵原收藏在慈宁宫, 可能是皇后在慈宁宫大佛堂举行佛事时用品。再有宫中的紫砂花盆, 造型丰富多样, 有长方形、四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 或梅花式、海棠式、树根式以及浅式盆景花盆。其胎体有紫砂、紫红砂、米色砂, 制作工艺都很讲究, 盆体上有印花、雕花、刻诗、彩绘等。如乾隆米色砂四方委角花盆, 口径36.1 x 23.8 厘米, 高14 2 厘米, 此盆四面开光, 光内雕贴松竹梅纹饰, 非常端庄古朴。清道光紫砂花鸟纹三角形花盆, 口边长22.1 厘米,高16. 7 厘米, 盆的三面用细白砂泥绘画洞石梅雀、竹蝶和兰草等纹饰, 栩栩如生。道光时期, 这种用细白砂泥绘画是宜兴窑新兴的一种特殊装饰, 形成时代特点。光绪紫红砂树根式花盆, 口径35 .9 x 29.5 厘米, 高13.9 厘米, 这件花盆模仿树根的_______形象烧制, 盆外壁一侧凸雕一枝树干, 树干从盆底边向上蟠曲, 树干上有几朵盛开的梅花, 树干旁还雕刻一树洞, 此盆造型与装饰形态逼真, 可看出当时工匠们高超的塑造技巧。盆底有一“许” 字印章, 为工匠姓。
http://images.7huw.com/201402/201402260726488152.jpg(转)" />
清宫藏品中带人名款的紫砂器物,有(1 ) 邵邦枯制“料彩”壶。(2 ) 邵亮生款圆壶。(3 )“香茗自娱” 款刻字扁圆壶(少林铭)。(4)“阳羡茗壶” 款刻花扁壶(少林刻字)。(5) 荆溪邵元祥大壶(顾景舟先生说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造型硕大,胎泥粗, 具有明代风格。壶身文字为后刻)。(6 )“徐恒茗制”彩漆六方执壶。(7)清嘉庆惠逸公款莲瓣纹碗。(8)“荆溪董氏” 款温器。(9 )“圣思” 款双蠕水承。(10 )“种花读书”款黑砂匝。(据顾景舟先生介绍宜兴的黑砂到嘉庆、道光时已没有了。此匝应为乾隆时期的)。(11)“荆溪x龙制”广彩开光花卉大壶。(12) 清光绪“张鸿坤制” 款覆斗式壶、四方小盖杯, 杯里挂白釉开细小纹片, 杯盖面刻“茗茶清香”四字。(13) 清光绪“ 吴云山制”款凸雕红彩梅花米黄色砂壶、小杯, 杯里挂白釉开细小纹片。这部分带款的器物, 有的是过去留平文物, 有的是原存放在重华宫、茶库、御茶膳房之物。但有的工匠生平不详,如邵邦枯, 徐恒茗等需进一步查找文字资料。值得提出的是圣思款水垂, 是原存放在古董房之物, 此器小敞口, 圆腹, 圈足。口沿上凸雕二蠕虎, 腹部刻“人我文房, 著我文章, 为龙为光, 同行所藏岁在癸未暮春之初, 制于‘ 梅溪书室’ ” , 文后一“ 圣思”方印款, 圣思生平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一件清乾隆圣思桃式杯, 由桃树的枝干、桃叶、桃花和小桃组合成杯外的凸雕装饰及杯的底部, 有强烈的立体感, 构思巧妙,技艺精湛, 近代陶艺家裴石民为此杯加一托, 并在托上题字介绍圣思说“ 圣思”相传为修道人, 姓项能制桃杯, 大于常器。花叶于实无一不妙。想必项圣思喜作凸雕装饰之器物, 工艺精良。以此风格研究故宫院藏这件圣思媲虎水承, 不仅小巧, 口沿上浮雕双螃虎形象逼真, 与腹部诗文相结合欣赏很有雅性。此物又是原古董房之物,并有室名款及干支款, 是否应是乾隆二十三年作品。
总之从以上原清宫藏品中不难看出紫砂器在宫中的广泛应用。有许多在院外是难以见到的真品, 也是我们研究紫砂陶艺的珍贵资料。
来源:千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