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耳根听劲反闻走化的内功心法与练法

(2018-11-08 09:50:03)
标签:

太极拳

分类: 原创

耳根听劲反闻走化的内功心法与练法

陈雄http://s12/mw690/002ht1Vfzy7p1Tn1rez3b&690


http://s12/mw690/002ht1Vfzy7p1TnlLhp9b&690

http://s13/mw690/002ht1Vfzy7p1TnOl1G7c&690

http://s13/mw690/002ht1Vfzy7p1To4d0E9c&690

练习太极拳的有识之士讲究有双重含意的“听劲”,一是耳听、眼观及周身肌肤触觉、觉察,二是心灵、神经系统的感知。听劲训练有四个段段层次,第一个是以手听劲,第二个是以脊听劲,第三个是以脚听劲,第四个是先贤所说的“耳听背后”。“耳听背后”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么复杂和神秘,也不是想像的哪么简单。

耳的另一学名叫做“位听器”,从这个名称上可以看出,耳不光是听觉器官,它还是位觉和平衡感受器官。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器官,内耳有听觉和位觉器官。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耳蜗中有接受声波的听觉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中有接受头部位置改变和加减速运动信息的位觉感受器。位觉感受器能感受到的是头部的位置变动或直线变速运动的刺激,而不是单个肢体的某个动作变化。调节身体平衡的感受器就位于“位听器”——耳中,所以,太极拳中的“听劲”的确需要用“耳” “听”。 “周身一家”时头部的位置变化和全身的位置变化一致时,位于人头部耳中的位觉感受器所感受到的人体方位和速度变化的信息就会成为支配全身的方位和速度变化的准绳。

有个明师道出“耳听背后”的一些练功法门,如下所述:

1、耳听背后时,二耳廓向颈后中间对收,从而松开了风府穴和颈椎部位,使内气容易从背后上升通过。

2、耳听背后时,由于二耳廓往后拉,从而使二面夹肌肉轻轻后拉,二嘴角上提,眉心向二边松开,中丹田微微向前突起,产生面部表情微笑放松的状态,这样气血很容易从头顶百会经前额(上丹田)下降与中丹田和下丹田连通。

3、耳听背后时,由于二耳廓向后向上拉,使得下腭微收,松开了颈部二边的主动脉和主静脉,使脑部的供血和供氧充分,有利于练功者的精神集中和舒适。

113日,温州苍南西隐寺的释传宗(是藏传佛教的法师,藏传佛教亦称密宗)诚意邀请我到他那里体验左耳根听劲反闻走化内功的效果,释传宗法师所传“左耳根听劲反闻走化内功”中的“走化”不是指推手那个走化劲,而是指行拳走架与推手;“走化”有个指导思想是他所说的:“练的是太极拳,流露的是为人之道,心处无我,中正平圆,矛盾化空,粘黏相随,不丢不顶,不争不勇,同体一家”。在我去之前不久的10月中旬,释传宗法师也邀请了武式太极拳名家钟振山到他那里体验左耳根听劲反闻走化内功的效果,确有独到之妙。 

我在近日看了其他拳师写的两篇文章,同是以耳听劲,练法相比起来不如释传宗法师以密宗左耳根听劲的有那么高层次,且释传宗法师的耳根听劲走化还具“周身一家”整劲的灵动。太极奇人乐幻智,是把密宗内功等佛家较好练法融入太极拳的名家,这是佛家元素融入太极拳的一个较好先例。我认为,左耳根听劲反闻走化的内功心法与练法,不拘哪门太极拳,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太极拳的习练者都可参考。不过得知道左耳根听劲反闻走化的内功心法与练法是比方说大学的上课,读过小学、中学之后,才能读懂大学的上课。倘若没有一定的松沉松软之腰腿功夫和走架推手的基础,那么即使看懂文字学了也难使身上真知其内涵和练出那种好功夫。

释传宗法师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表了《妙用右脑智能主导太极走架》、《耳根反闻深度微调太极拳修身走化》等好文,受到了太极拳爱好者的关注和好评。但还是有不少人看不懂的,我的赵弟子说:“我看了后是一头雾水,正如师父说的是‘大学课程’吧!”,我的曾弟子说:“我层次还很低,太复杂了,看不懂!”看不懂的主要原因是用佛教文化语言表述的问题,当然也有练拳层次的理解认识问题。不过只要心不急,心不贪,虚心诚意沉下来一点一滴的学练,还是有所收获的。比如跟我学拳一年半的黄弟子(本地)说:近日按左耳根听劲反闻行拳的初级练法走了三趟115式大架,觉得比以前行拳沉稳,听劲照海穴确有独到之妙。比以前走架的气感要强,说明耳根听劲反闻走架打得更松静自然了,更松静了就使气血流通更畅,血管扩张了的气血流通,激发了不少气机,所以气感更强。又如有个外地弟子说:近日用耳根听劲反闻走架,感觉到架子走得更匀连一点,更顺遂一点。亦有助于体悟太师爷雅轩公说的稳静打拳,不乱动,不妄动。再如有个外省弟子说: 一个大包两肋鼓胀气沉,什么沉肩、松胸、气沉丹田都有了,优化简单的内功练法就是好用。广州市的吴弟子写了一首富有拳味的短诗:“耳根听劲照海顺,行拳走架松静沉;身体气机上下通,得一守道金丹生。”说明他对耳根听劲反闻走化之内功心法与练法的学习态度较好,这是练出该内功的前提条件。身有四十几年拳龄的韩弟子也正在虚心诚意的学习耳根听劲反闻走化之内功心法与练法,从藏传密宗的内功心法吸收对传统太极拳有益有用的好东西。

为了有助于太极拳爱好者看懂耳根反闻走化的内功心法与练法,我把释传宗法师对我口述的部分笔录整理成一个简俗版短文,附上有关注解,如下所述:

在经文里通解耳根性德,意识是有自我因素难放空,不空不圆不灵不通,耳根是刹那自我一念,随生随灭,易空易圆易通易灵。太极拳前辈听劲化劲是经验的体悟,相传杨露禅曾经讲过耳听背后,其实是同一理法。从医学角度上说,自我意识是左脑掌控,是思维方式,右脑是音声图像动的,直接通透耳根。同理,用左耳根听大包、照海穴之劲道的内功练法,有进阶提高听劲与动作变化层次升华的功效。听大包穴之劲的感觉是大包穴两肋鼓胀具气(具气指气机内敛斡旋)、灵动,大包穴两肋鼓胀气沉比传统练法的沉肩、松胸、气沉丹田还直接,姿势动作更自然;这样易使心气下沉合丹田,中正平圆,又令听劲运化更具灵动。听照海穴之劲是瞬间有沉弹之感。听劲照海穴,松沉更灵动到位且反弹令丹田生根,可调上反弹,可调下到位,在脚下起着关键作用。

用心耳根反闻微劲道空灵走架,满满气机运化外形走架,即是太极拳又是禅修一体化,是无上微妙法。耳根反闻,令气机强大整体,走架时是气运化为主导,形只是随带牵引为方便。再有松沉用耳根比意念快迅。在《楞严经》中耳根反闻闻自性,自性出生虚灵神变力。以太极拳心法为本,内涵观心放空修身养性为实际,耳根是契机。耳根听劲反闻即当下放空,身心双修也。

耳根听劲走架,七分无意顺带,三分用心耳根听劲走化,松柔灵动,身心自主,内在具神精气,外形便柔绵细行,同时用耳根关照走内侧下弧至后脚根。

耳根听劲,耳根跟形要有一个对拉,气、意要跟形对拉,内在气机跟外形要对拉。听劲其实是利用耳根微细的意识,接近潜意识的本能觉知,去觉察大包穴的运化,手掌指尖放空,仅觉知大包穴气机即可,走架回来无意跟随顺牵,因为回来“无我”,出去有“自我”,所以依耳根听劲,听到哪里即虚化空灵。开始走架时,左耳掌控右脑先天气机,来进行阴阳虚实转化,先天太极走架时,微波微调,用左耳根来调整调解丹田命门的先天气机,直接进入一种虚化世界进行的太极走架,牢牢抓住左耳根的微调功能。

左耳根听劲怎么听,从脊背听,脊背听到了,命门也听到了,一直听到大包穴,走下弧耳根有往下引导的感觉。走架时要有意识偏左边,用耳根要调解身体横向放松,腋窝放松,胯下放松。用耳根领劲,气机很快,能直接启动丹田气机,关照大包穴的气机转化,走下弧,就象耳根长眼睛,观察大包开合。何谓大包开合?纳气为合,反之吐气为开;如果按腹式逆呼吸来练纳气时大包不鼓胀为合,吐气时大包横开鼓胀为开。耳根听劲是用耳根里面的“真我”的潜意识、微细的意识,进行微波调和大包穴气机、极泉穴腋下的气机,进行开合归位照海穴,因为照海穴是丹田和裆的根,胳膊手腕相随放空。

在耳根气机中不分阴阳虚实,因为切近虚灵无极态,只是初期形上微调显现。耳根听劲是灵动的、是无限的、极微细的,如量子通讯纠缠同步,但是初练者开始不易到位,可分步步进阶。耳根听劲顺序是照海穴→命门→大椎穴→大包穴一照海穴顺应周天法则走法,以后追求同步。

耳根太极推手,有公转和自转,公转属虚的即粘黏相随,不丢不顶,自转属实的即引进落空化虚。我们要在“实”中驱动虚化,实从虚中来,手脚、腿都要分虚实。实一般都在内侧下侧守中,虚在外,在高处,比如实手带动虚手,因为实手是自转反方向。

用耳根来管理整个身体的走化,眼睛也放空眉心舒展,身体也松放,意根也休息下,全部用耳根统领全身气机的运化。耳根空间很大,可以直接掌控身体外界气机的同步共振交感运化。耳根听劲重点是听大包穴劲道气机松沉照海穴的转化。太极拳终点站是心性休息,耳根放空。

附注:

1、耳根部位——一般耳根是指耳垂与面部交界的地方,也就是耳部垂直而下的尽头就叫耳根。

2、大椎——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3、大包穴的部位——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4、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5、照海穴的部位——在人体的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6、心法——意思指练功习拳中的意识活动,比方说拳谱里面那些关于练功习拳时意识活动的话儿,这就是在传统武术中的内功心法,但这并不一定是很玄妙的东西。

7、反闻——【楞严经】第九卷说的“ 六根不再往外驰逸,不再被周围的环境所束缚,这就叫反闻!”,如用于练拳,可理解为内心深处是无极虚灵。

8、气机——人体内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是不断运动着的活力很强的极细微物质,它流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筋骨皮毛,发挥其生理功能,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9、灵动——意思即有灵气灵活的变化动作。

10、放空——意思即感应听闻一切声音,随来随去,随生随灭,心念不寻伺。

 

 

        修改于201811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