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学生纠错研究(部分)

(2013-04-07 12:10:43)
标签:

纠错

实验

课题

杂谈

分类: 学悟思拓

http://s10/mw690/7c984b01td84f933ae409&690

关于学生纠错研究(部分)

不管学习还是成长,都有一个犯错和纠错的过程。或者说,犯错是学习与成长的伴生物。在自主学习的场域中,犯错更具普遍性,所谓“问题常常反复出现,错误常常一犯再犯”,而自我纠错便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就内含了减少学生犯错机率和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这样一些要素和诉求。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初二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在质量分析会上,初二数学备课组组长李老师抱怨说:“这些学生真是怪了,课堂上都讲过了,很多都是学生做过、错了又纠正过的题目,这次还是错!”然后他出示了详细的错题统计——

初二数学期中考试错题率统计量表

题号

3

7

12

15

17

233

251

错答人数

42

19

28

17

51

52

23

错答率

37.5

17

25

15.2

45.5

46.4

20.5

学校组织学生座谈,很多学生更是困惑:“我自认为数学基础不错,为什么有些问题平时上课错了,后来自认为弄懂了,可在单元测试中又错了,我都把它整理到《错题本》上了,可期中考试考到本题时我还是失分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一讲我就懂,但自己做往往出错。”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决定进行实验研究。首先,提出两个实验假设:由于课堂上教师“教”的原因,导致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留下日后出错的隐患。2.由于教师在指导和帮助学生纠错时方法不科学,导致学生错了再错。

随后,在初二年级进行一系列对比实验。

实验一  随机听了初二数学周老师的常态课《分式的加法与减法》,并利用上操时间对该班学生就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检测,然后在备课组内进行评课。周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调整教学设计,当天下午在其所教的另一个平行班里上相同内容的课,学校再进行跟踪检测。两节课的授课情况对比如下:

班级

教师讲授时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时间

学生训练时间

当堂检测

当堂反馈矫正

布置作业

跟踪检测成绩

3)班

27

6

8

2

2

83.7

4)班

13

9

14

5

3

1

94.8

实验说明,不同的教学设计,特别是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益;虽然都给学生“讲”了,但“讲”与“讲的效益”是有很大差别的。

实验二  英语教师王老师在她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里,对期中考试卷进行了讲评后,在成绩相对好一些的1班,只是口头要求学生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而在成绩略差的2班,就错题的纠正和整理作了明确要求:第二天上交整理好的《错题本》,王老师除了一一批阅,还对出错多的学生进行了面批。三天后,两个班同时进行错题重考,结果2班平均分高出111.6分——

班级

期中考试平均分(满分120分)

错题重考(满分100

1)班

99.8

83.7

2)班

96.6

95.3

实验说明,讲评错题后,如果只是简单要求学生课后纠错,而不去检查批改的话,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自己“听懂了”而不以为意,结果一错再错。

实验三  物理教师张老师在自己所教的两个平行班讲评期中考试卷,下课的时候,问学生是否都听明白,两个班的学生都表示听懂了。不同的是,讲评的时候,张老师允许甲班的学生一边听,一边在试卷上改正或将错题记录到《错题本》上;而不允许乙班的学生在课堂上作任何记录,只是要求他们课后再根据老师的讲评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如果记忆模糊可以再问老师,后教师再进行批阅。两天以后,张老师在这两个班级同时进行错题重考,结果如下——

班级

不同的要求

得分率

甲班

允许边听边记

91.7%

乙班

课上不准记录,课后复习整理

992%

实验说明,教师讲评错题时,如果学生边听边记,那就等于吃了教师咀嚼过的“现成饭”,容易产生“我懂了”的假象。这是“在教师搀扶下的行走”,而不是“真正地独立行走”。

实验四  学校把初二数学、物理、英语三个学科一个月前的单元检测试卷中出现的错题合成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错题重考,结果出乎意料:平均分只有63.7(满分100分),满分卷不到10%,优秀(80分以上)率只有33.5%

实验五  期中考试后,学校安排英语、数学两个学科各三位教师分别在自己所任教的班级,间隔不同时间进行一系列考试,题目都是期中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或类似题型,结果平均分(满分100分)如下——

 

英语

错题重考时间

一天后

一周

三周

五周

教师甲

98.5

95.8

95.9

96.7

教师乙

 

85.4

83.4

85.5

教师丙

98.9

 

79.4

70.6

 

数学

错题重考时间

一天后

一周后

三周后

五周后

教师甲

100

98.4

97.9

97.9

教师乙

 

95.6

89.4

90.5

教师丙

99.5

 

74.5

75.4

 

实验四和实验五说明,如果教师在讲评后一到两天的时间内,让学生独立纠错,效果最好;同时,即使短时间内进行了错题重考,但如果间隔一周后没有巩固的话,错题率会明显提高。

银鹰文昌中学这一系列有效纠错研究,是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记忆和遗忘理论来做的,问题指向明确,实验样本丰富,求证过程严密。自然的,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有效纠错策略。

1.纠错须从源头抓起。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从课堂教学的源头上减少学生出错的机会。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思考、交流、练习、展示、矫正,让学生自己学会,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纠错须独立。讲评错题时,一般不要让学生边听边改,边听边记,而应要求学生专心听分析和讲解,真正弄清问题解决的思路和规律,然后再根据记忆独立在试卷上改正或整理到《错题本》上。

3.纠错须及时。教师讲评后,必须要求和指导学生及时纠错,趁热打铁,最好不要拖到第二天。

4.纠错须跟进。布置给学生的纠错任务,教师必须跟进,及时进行检查、批改,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纠错。

5.纠错须反复。学生纠错后一周内,最好能组织一次“错题重考”,第三周和第五周的时候,再分别组织一次,这样就可以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或者化整为零,结合教学目标将普遍性错题转化为导学案的内容或作业内容。

6.纠错须规范。学校统一印发《错题本》,并对《错题本》的使用方法、记录要点等进行明确规范

7.纠错须与整理、积累学习资料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学案、讲义、练习、试卷等按学科进行整理保存,形成学习资料集,与《纠错本》结合使用。

可以想象,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自我纠错的意识和能力将深深楔入学生的学习,积极地作用于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有效的方法。

 节选自《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一文,作者:林茶居

 

 http://s2/mw690/7c984b01td84f9370825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