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实验中的变量极其控制的实验报告——迷津学习的实验
(2011-04-27 23:52:32)
标签:
教育 |
关于心理实验中的变量极其控制的
实验报告
——迷津学习的实验
ZJ
1 引言
迷津是由系列的选择点所组成,在迷津中就是要让人与动物寻找一系列的选择点,借此很快学会由入口至出口的道路。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它是实验的核心和基本特征。实验通过对变量的有效控制来实现因果判断的功能。因此,本实验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并学会进行控制的过程。
2 方法
2.1 实验人员
主试1人,被试1人,记录人员2人
2.2 仪器和材料
JGB-B型心理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和打印单元
2.3 程序
3 结果
3.1 迷津实验的每遍练习结果
自变量 因变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时间(S) |
287.473 |
169.420 |
175.069 |
85.233 |
74.686 |
56.147 |
49.661 |
45.944 |
错误次数 |
23 |
20 |
6 |
6 |
2 |
0 |
0 |
0 |
3.2练习的错误曲线
3.3练习的时间曲线
4 讨论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被试对触棒的操纵,由于被试对触棒的操纵不能确定,因此在实验前要对其提出一个操作定义,即明确操作方法。本实验以被试走完一个迷津所需的时间、走入盲巷的次数作为因变量的指标,用来量化学习的结果,使结果更具体化,方便进行比较或运算、检验。实验中,主试控制的是实验次数和实验程序中对被试的指导。另外,迷宫学习与被试的智商、记忆、思维、空间定位能力都有关,该被试平时记忆摸索能力较强,对迷宫的结构能很快掌握,达到学会所需的实验次数相对比较少,但其学习过程符合迷宫学习四个阶段:一般的方位辨认;掌握迷宫的首段、尾段和中间的一、二部分;扩大可掌握的部分,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形成机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
5 参考文献
张厚粲 徐建平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2009
朱莹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杨志良.实验心理学.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