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行之塔城
(2025-08-01 20:45:14)
标签:
城市二十四 |
分类: 行旅随感 |
塔城地区隶属新疆自治区,位于新疆西北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政府在雅尔(今哈萨克斯坦乌尔扎尔)设塔尔巴哈台军台,次年筑肇丰城,设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驻防,塔城地区正式设立行政建制。此前,忽必烈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政府置塔尔八合你驿,这是官方第一次使用“塔尔巴哈台”地名。塔尔巴哈台是蒙古语“旱獭出没的地方”,恰巧我们刚进和布克赛尔就看见了一坨懒洋洋的旱獭,很应景。塔城地区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540.6公里,我们沿219国道,和塔国的阿拉湖并行了十公里以上,切身体会了塔城边境线的长度。
来塔城之前,我对这个地方一点儿概念都没有,当听说塔城有一个文化地标—“手风琴博物馆”还是挺诧异的。塔城的手风琴文化据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塔城成了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地方。而手风琴,这一充满魅力的乐器,也随着不同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在塔城生根发芽,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据说,手风琴最早是由俄罗斯等国传入塔城。它那独特的音色和便携性,使其迅速受到了塔城人民的喜爱。在各种场合,无论是欢乐的节日庆典,还是温馨的家庭聚会,手风琴的声音总是不可或缺,也因此塔城有了手风琴博物馆。这个2015年建成的博物馆,收藏了超1200架手风琴。我对手风琴完全不懂,但是看见那大小参差、颜色各异的手风琴,按照设计者的思路摆放在那里,还是很震撼的。而且,博物馆之外,在塔城市的街道上,也随处可见手风琴的雕塑。这是一个大肆张扬手风琴的地方。
塔城红楼(塔城地区博物馆)是塔城的另一个地标建筑。1910年由俄国商人兴建的红楼,采用红砖外墙、绿色铁皮屋顶、雕花门窗等俄式风格设计,临街墙面呈铁锈红色,故称“红楼”。起初俄国商人在此经营大宗土特产进出口贸易,使红楼成为当时塔城乃至新疆的商贸中心,后来改为医院,现在是塔城地区博物馆。即使现在,在林立高楼间,繁华街道一隅,塔城红楼也是格外惹眼的存在。
从阿勒泰的吉木乃到塔城、再出塔城界到博州的阿拉山口,我们一直是沿着219国道行走的。先是经过“准噶尔古城”遗址,即道尔本厄鲁特森木古城,那是明崇祯年间准噶尔汗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经过巴依木扎草原,亲眼看见一望无边的草原上,那九曲十八弯流淌着的河流,当那图片上才会有的美景呈现在眼前,我只想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最美的摄影师。还经过了小白杨哨所,现在的哨所生活设施相当不错,但是从哨所展览馆的展览看到了40年前种下小白杨时的哨所情况,特别是看到55年前的塔斯提战斗的介绍,加深了对这个边防哨所的印象,唯有致敬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还有,我想说塔城地区境219国道周边全是美景,白色、黄色、紫色的小花,不规律地镶嵌在绿草中,黄的、白的、花的牛羊,更是偶然但不突兀地时常出现在视野中……
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自然之美,加上不同的方言与风土人情,让走在路上变得很有吸引力;季候又给了大自然不同的色彩,使得每一次在路上,都会有唯一的遇见。这一次走在塔城,我沉浸在山水之中,没有想西域。即使看见“准噶尔汉国”我也没做多想,即使看见“塔城红楼”知道了它的来历,我也没想那些什么条约,我只是沿着边境公路一直走一直走,从吉木乃到阿拉山口。我知道,即使我不去想西域,那些山谷、那些草地还在那里,即使我不去想,那些或远或近的历史,还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