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旅行之宣城

(2025-05-24 20:50:03)
标签:

城市

十六

分类: 行旅随感


宣城,安徽省辖地级市,古称宣州。上一次去安徽,走的是沿江路线,因为宣城不沿江就没去,其实,也有点儿好东西要放在后面的意思,所以,一直惦念着,这一次安徽成行,宣城便成了我的第一站。

宣城市古属吴越,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在此设丹阳郡,此后历代多为郡、州、府治所,先后置宣城郡、宣州、宁国府等,所以有千年郡府地之称。

宣城,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宣纸,确实,但,来了以后才知道,不止宣纸,宣城还有宣笔、徽墨、宣砚。宣城是以宣纸、宣笔、徽墨、宣砚为代表的"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其中泾县是"中国宣纸之乡",泾县黄村镇是"中国宣笔之乡",绩溪县是"中国徽墨之乡",旌德县是"中国宣砚之乡"

参观宣城博物馆时看到:蒙恬制笔、胡开文制墨、曹大山造纸、太白赏砚的介绍,说明宣城的笔墨纸砚有悠久的历史。蒙恬不是宣城人,但在用宣城的山兔毛制笔,胡家、曹家都是宣城人,李白则是客居在宣城过。

而李白的宣城更是我神往宣城已久的一个因素。李白在宣城断断续续生活了约10年,据说李白将宣城视为精神寄托,在此创作了占生平十分之一的83首诗,如《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只有的敬亭山,位于水阳江畔,属黄山支脉,山势呈西南—东北走向,现在拥有四大景区:独坐楼景区、双塔景区、一峰景区和宛陵湖景区。我主要游览了独坐楼景区。

进景区先看见石雕像,“登高诗赋”及“知音神契”(蜀僧濬),雕像很符合我对李白的认知:一派豪放孤傲的模样:然后过古昭亭和古昭亭牌坊、石涛纪念馆、翠云庵、重阳亭,便到太白独坐楼。太白独坐楼旁是大大的刻有“江南诗山”四字的石墙,其旁有怀英亭。

这一路是在绿树修竹间行走,甚至有的地方三五米宽的山道会被修竹蔽日,阳光从竹隙间洒落,在枝叶间斑驳,不知名的鸟儿欢快地啁啾着。不知李白当年是不是有这样的景致,我以为是没有的,不然他也不会以为好鸟好云都不在了。

太白独坐楼位于敬亭山南腰处,楼高31.5米,共4层,依山而建,为仿唐建筑,相传为李白《独坐敬亭山》题诗处。天宝十二年(753),李白漫游到安徽宣城,并写下《独坐敬亭山》一诗。后人在此处建拥翠亭,并立碑记事,此亭又俗称太白亭,其周围后来建了不少阁宇,历代题咏碑刻甚多,所以才有“江南诗山”之说吧。清代,将此亭改建成太白楼,楼下为道士寓居。1937年太白楼毁于战火后又重建,再经后来维修,便是现在模样。

我在太白楼前坐了一会儿,在想李白,也是在想宣城。宣城曾有一位太守,“小谢”——谢眺,495年出任宣城太守 ,因政绩显著,被称为谢宣城,同时谢朓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见长,风格清新秀丽,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对唐代律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其诗也是令李白颇为欣赏的,所以李白好几次登临谢朓楼,并留下名诗。

谢眺楼就在府山广场,现在是一座四檐高飞、曲径回廊、气势可观的亭楼,建于1997年,这也是一座屡毁屡修的宣城市的著名楼阁。南北朝时宣城太守谢朓在郡城北陵阳山修建一楼,称高斋。唐代时,为纪念谢朓,重建此楼,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称北望楼,或作北楼。据说它笑对开元塔,俯牵宛溪水,雄踞闹市中心,尽览古城新貌。但我无缘此般风光,因为我登楼时向外往平台的大门上着锁,不能凭栏远眺,李白的两水和双桥我便也无法想象了。其实,凭栏的话,也一定看不见秋色老梧桐的。

是的,我只是想浸染一点儿诗意而已,李白也好,谢眺也好,但终是未能实现。一定不是我太愚笨,隔着这么远的时间,又没能像李白一样凭栏才是主因。好在,我也不想成为诗人,我只是想感受一下诗意的敬亭山,领略一下文房四宝的宣城,以便再读李白的诗,能更准确地理解李白。如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