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中国现代文学馆
(2025-02-02 20:32:35)
标签:
闲逛之一 |
分类: 家居记事 |
想着也转转博物馆,便查了一下,似乎交通比较方便且未曾去过的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中国现代文学馆”且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如果不是有意去寻找博物馆还不曾知道有这样的博物馆。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在巴金先生的努力下于1985年成立,原址位于北京市西三环路万寿寺。新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于2000年5月开放。
中国现代文学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据说是集文学展览馆、文学图书馆、文学档案馆以及文学理论研究、文学交流功能于一身的单位。其主要任务是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同时,收集、保管、整理、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的著作、手稿、译本、日记、信札、藏书等文学档案资料和有关的著作评论以及现当代文学书籍、期刊等。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品80余万件。
博物馆由A、B、C三座中西结合、园林风格的建筑组成,据说此建筑设计还获得了鲁班奖。A、C两馆是展览馆,B馆办公用即不对外布展。
我的参观是从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入口东大门跟前的C馆开始的。C馆至少3层,一二楼布展三楼没有展览。一楼先是参观了“现代作家书房展”,有李健吾、臧克家、冰心、艾青、王辛迪、萧军、叶君健、曹禺、柏杨、丁玲10位作家书房展示,据说展览的物品都是作家们曾经使用的,书房布景也是根据作家当时的书房实际布置的,应该说每位作家书房都有各自特性,注意到柏杨的书房有老电脑,反映了那个年代的实况了吧。
一楼西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展”等于是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进行了细致的展览,主要展出20世纪以来我国现当代文学发展概况及代表作家作品。以为这是“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主展览。
从中国文学史的传统分法来看1917年—1949年是现代,即语言上,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内容上,出现了真正属于“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心理,审美标准;文学形式上古今一样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1949年以后就是当代了。展览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917-1949年,1949年-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来,进入21世纪以来。从“五四文学革命”开始讲到“鲁迅”“郭沫若”,介绍了“五四初期文学创作”“初期话剧运动”以及“文学社团与流派”“左翼作家联盟”介绍了“茅盾”“曹禺”“老舍”“巴金”,讲到“民主主义文学”,再就是1937年开始的“国统区文学”“沦陷区文学”“解放区文学”,然后便是“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包括“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最后就是“21世纪文学”。看这个展览,最佩服的是作家们的手迹,字都写得那么好。
二楼也有两个展览一个是关于丰子恺叶圣陶的收藏展,一个是关于巴金的展览。没有细看。
A馆展览以“新时代文学成就展”为主。但在看展览之前,先看到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九绝”之称的展品。其实,下公交车就先看到了一绝“巨石影壁”的南面,然后看到了二绝“四个馆名”,出C馆陆续看见八绝“作家雕像”,往A馆的路上遇见九绝“奇石逗号”,到A馆前先看见“巨石影壁”的背面,然后三绝“百花齐放浮雕”,即几个展馆外墙窗的上部的花卉浮雕,A馆大门上是醒目的四绝“巴金手印门把”。进了门,回头看门两侧是五绝“彩色玻璃镶嵌壁画”,以这种方式反映几位作家的作品。在展馆门厅中央高高耸立着2个青花瓷瓶便是六绝“作家签名瓷器”,七绝“大油画”是在往展厅的路两边。号称“九绝”确实独特且寓意不凡。比如六绝“作家签名瓷器”,据说这对青花瓷瓶瓷瓶高3.5米,各重1吨多,是在景德镇烧制的。每一炉只烧一枚,由于烧制过程难以控制,烧毁了若干枚。瓷瓶上刻有5000余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签名,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快到了闭馆的时间,“新时代文学成就展”没来得及细看。
就在参观的时候,看见有小朋友在盖印章,便也去凑热闹,被热情地教导了一下。原来这盖章不是简单的一个印章。一个是九枚按先后顺序在一个固定的模子里盖,形成一幅彩色的木刻画,另一个是四枚印章的先后盖。到处都是学问啊。
走出中国现代文学馆,西天上夕辉满布,几朵青云做衬,犹如千里江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