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2024-12-26 20:54:23)
标签:
城市五十三 |
分类: 行旅随感 |
深圳据说有1700年建城史,前身是宝安县,明清时期主体部分属广州府新安县,建市之前属惠阳地区。深圳之名史籍记载始见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1979年3月,改宝安县为深圳市, 1980年8月,深圳市建立深圳经济特区。
深圳地形以丘陵为主,低山、丘陵、台地、阶地、平原相结合的综合地貌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12月也是深圳的冬季,却到处绿意盎然,更有洋紫荆、异木棉和风铃木开着满树的花。
我走到的南头古城就是深圳的缘起。南头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当时设立了东官郡,即后来说到的“东莞”,成为岭南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唐代起,南头古城逐渐转变为海上交通门户和军事要塞。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南头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成为东莞守御千户所的驻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岭南地区的军事地位。现在古城内有东莞会馆、南城门洞、报德祠、信国公文氏祠等文物保护单位。东莞会馆在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起了重要沟通作用,南城门是明朝就有的,新安县衙的报德祠是乾隆以前的建筑,信国公文氏祠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过。
原来深圳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所在,当然深圳还是一个新兴的特区。
我特意到深圳的几个现代特色的地方都走了走。
一是深圳湾。是海边,又跟其他海边有不同,这里的海是长着树的,而且沙滩的沙细得跟泥一样,是退潮时节,茫茫而亲近。在深圳湾第一次看见河流入海的模样,小沙河河口入海,宁静地融入,大海则完全无视着,看出来不是一个等量级的。
二是梅拉尼亚小镇。世界之窗边上,打造的微缩欧洲小镇,建筑从颜色到造型都是童话世界的模样,有不真实感,很适合喝喝咖啡,拍拍照。布拉格天文钟、巴黎圣拉扎尔火车站每个人的时间,是复制的欧洲建筑,比较有特色。
三是华侨城文创园。经深南大道往华侨城文创园。深南大道是双向六车道,但中间隔离带和路两边高高连绵的南国树木,让我感觉是走在公园里。文创园里有一个“深圳”地标墙。其实那一带既有“华侨城”大厦那种超级高的建筑,也有地标墙等文创设施,再加上绿油油高大的乔木,是不一样的新岭南样式吧。
四是万象天地。这应该是深圳更新的地标了,2017年才开业。据说有国际时尚、特色餐饮、儿童天地、人文生活四大特色业态的品牌店铺。我只是在人群中张望了一下,然后就找了个街边的露天餐吧坐了下来。就是在那坐着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还撞见了邻桌的2位中年女子友谊的小船的倾覆,好玩。
五是莲花山。莲花山不高,但挺大,似乎每一寸土地都是绿树萦绕的,又多是椰子、棕榈、凤凰木等南国树种,迥异于北国。站在山顶伟人像边,听着旁边人第一高楼、第二高楼地数着,望着山下林立的高楼,想到的是这个城市的郁郁葱葱,除了树木,还有城市氛围。
是的,走在深圳,甚至坐在公交车里,都能感觉到深圳的生气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