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庆阳

(2024-11-11 06:29:10)
标签:

城市

三十

分类: 行旅随感

因为秦起于西北的缘故,对西北我有一种心底里的敬仰,所以一直想走遍西北,特别是黄河、黄土高原一带。第一站我选择了庆阳,这是一个有龙有象有中医鼻祖的地方,想着都和我们的祖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庆阳,古称庆州,习称“陇东”,是“环江翼龙”(环江东岸发现了第三个最完整的翼龙化石)和“黄河古象”(合水县挖掘出的250多万年前的大象,现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故乡,中国“第一块旧石器”的出土地,中华民族早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中医鼻祖岐伯的出生地,轩辕皇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由此得名。听说这些真实的存在,更让我对庆阳刮目相看。据说庆阳有五绝,分别是: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从这五绝也透着先民文化里的渊源。

高铁接近庆阳,沿线便有了黄土塬的感觉,到得庆阳,感觉天高天蓝,云淡云霞,敞亮。

网上寻找,和当地人打听,我把小崆峒风景区作为主要参观目的地,因为我知道小崆峒在董志塬腹地,而我很想看看“董志塬”想近距离看看黄土高坡。

坐公交到“小崆峒”站,下车很茫然,片片庄稼地中,见到城墙林立,但不见标志,看城墙有一敞开的小门,进去,才见有两座高大巍峨的建筑,一为“市陇剧院”,一为“市美术馆”,然后还是庄稼地,种植着茂密的玉米,远处依稀有建筑,问之,才晓得那依稀的建筑便是“小崆峒”。穿过庄稼地几百米的样子,便到了“小崆峒”山门,沿干道一路前行,慢慢发现,我走在一个山梁上,左右都是沟壑,只是几十米的沟壑外便又是平地。景区的介绍说“小崆峒风景区坐落在有‘世界黄土第一塬’之称的董志塬腹地,自然风景优美,人文历史厚重,景区三面环沟,一面接塬,山势险峻,蜿蜒狭长,首南尾北,呈凤凰卧巢之势,故又名凤凰山”,景区的介绍大概是得从南边的沟脚攀登而上的感觉吧。我是从山门自北往南行走,一直平路到最南端的观音阁。听得见水声潺潺,却看不见水,望得见对面的塬上的植被,却看不清是什么植物,所以秦腔靠吼。我想我是看到了黄土高原的地貌了。

我还去了北石窟寺,“北”是相较于平凉的南石窟寺而言的。自北魏(509年)创立,至宋各代扩建增修,宋以降虽无开窟造像,但佛事活动一如既往。现在开放的是165222240号窟分别是北魏七佛造像、唐东壁造像和北周南璧造像。整个石窟寺依山而建,除了开放的三个窟其他都是用脚手架封闭着,可以透过脚手架看见造像一二。感觉除了开放的三个洞窟,其余的似乎破损了。

走在庆阳的大街上,我在想象着先人,想着那一段又一段的历史,如果说黄土塬是古人借大自然的手给后人留的生存的印迹,那石窟,和石窟反映的文化心态就是古人在用自己的手,在留存生活着的线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绥化
后一篇:吴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