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
(2024-09-22 17:57:56)
标签:
城市二十二 |
分类: 行旅随感 |
风花雪月的大理,总让我有一种牵念。不知道是不是受金庸小说的影响,喜欢大理,没有理由。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是谁第一个做这样的联想,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说法的,我不知道,我只是喜欢这个叫大理的有着自己特色的小城。
我走进古城是从洱海门进的。沿着人民路走到复兴路到了五华楼,五华楼是南诏时期的国宾馆,据史书记载,五华楼“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下可见五丈旗”,是南诏王宴请南夷十六国君长及其他国宾的地方。忽必烈曾到此,明初毁于战乱,1999年恢复重建,建筑风格有白族民居“四合五天井”的精髓,是大理古城的制高点,可以登楼俯瞰大理古城,五华楼除主楼还有4个配亭在其四角。我在五华楼上南可见横亘于不远处的苍山,虽不见雪,但云朵片片也是很有气势的;北可远望洱海的一角,渺茫,迷离。
五华楼离大理南城门很近。登上南城门,除了俯瞰大理城,还可以看见一段残存的城墙。南门有碑示——“中华六朝名都千年国际陆港”:是唐、五代、两宋时期南诏、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大中六个地方政权王朝的都城,是为古都,同时是连接茶马古道及西南、西北、海上三条之路的文化、宗教经济贸易交流中心是为陆港。这便是大理古已名传的原因了。
除了古城,还有苍山。苍山一共有三条索道,感通寺、洗马潭和中和索道。洗马潭索道分两段,可以直达山顶海拔4000多的“洗马潭”,有极美的高山杜鹃可看,考虑到对高反的恐惧,我选择了感通寺索道,然后走玉带路。下索道再向山上走200多级台阶,就到了玉带路,沿路有里程标志,路况极好,盘山步道没有任何台阶,而且时不时有一些地质、或者植物介绍的标志牌,特别是走在林间的小道上,我看见了几株白色的高山杜鹃、蜡莲绣球和金丝梅。高山杜鹃是见过的,但白色的还是第一次见,这里的几株都是白色的;蜡莲绣球是第一次见,白色的小花簇拥着的蓝色的花蕊成的平面状的绣球,不同地方的几株都是这个样子,很好看;金丝梅是带点儿蜡质的黄色花瓣的小株植物,很是清秀。偶尔开阔的地方,望出去便是条状的洱海,以及大理市。这一路似乎没什么景致,但一点儿不寂寞。算是叶公好龙吧,喜欢苍山,却没有登上最高点,但我已经很开心。
苍山脚下有崇圣寺三塔。据说因为滇池的水源适合人类生存,早在战国时期滇池附近就建立了滇国,后来汉武帝觊觎滇国的外贸生意,便说自己梦到了一片彩云,追着这片彩云拿下了滇国,是为云南。东汉末年,为躲避战乱,云南的重心到了洱海边,唐朝时成立了南诏国,南诏国佛法很盛就有了崇圣寺。崇圣寺三塔主塔又名千寻塔为十六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始建于唐。南北小塔为十级密檐式八角形砖塔,为宋代增建。三塔西边是南诏建极大钟殿、雨铜观音殿等寺庙建筑,为1999年重建。我在到的那天的早晨,在塔的东侧水面照到了三塔倒映,只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倒影,度娘说“大理三塔是坐落在苍山脚下的,由于苍山较高,对于三塔形成一个黑色背景,而三塔的东北侧又有水塘,三塔颜色为鲜艳的白色(略黄)所以形成对比,在水潭里就形成了反差,所以有了倒影!”还是不懂。
苍山有十八溪最终都注入东面的洱海——云南省第二大湖。没来大理之前心心念念着想要环湖游,想的很简单:临湖步道走走,或者骑骑自行车,或者坐环湖公交,但来了之后,就没有环湖的念头了。一来在去丽江的高铁上,远远看见了湖的概貌;二来在苍山上,也看见了洱海的形状;重要的,并没有我想象的环湖步道。有一个个码头等可以让人近距离观海的断点,其他地方都是生态廊道,也就是说除了旅游,洱海更多地是在涵养生态。所以,我在龙龛码头才能看见湖里生长着的海菜花,还有水鸟在嬉戏。喜欢这样的洱海。
说起来,这一次来大理,风花雪月,一样也没有看到,却在大理的穿梭中,深深地感到了属于大理的美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