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潮汕
(2024-05-07 06:47:07)
标签:
城市漫步潮汕 |
分类: 行旅随感 |
潮汕地区是指潮汕文化区和潮语方言区,是潮汕民系的祖籍地与集中地,一般包括潮州市、汕头市、汕尾和揭阳四市。潮汕是我一直未能企及的地域。
读过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诗,而令我好奇的是韩愈的潮州贬谪,却因而有江山改做“韩”,即韩山、韩江,故然是韩愈所作所为令人拥戴才有此更改,但这名称千百年一直延续下来,不能不对当地人的坚守肃然起敬。
还读过一本叫作《平安批》的小说,写的是潮汕侨商一段“下南洋”的奋斗史,以“批”的形式,用毛笔把契约和信用记录下来,并重情守义地去履行。此前也读过类似关于华侨寄家信的情况介绍,知道一点儿关于“批帖”的事儿。这本书则从开批局的角度,以及开批局的梦梅的家里人的生活,记录了在潮汕和做番客的潮汕人的生活。全书主调不悲伤,生活而已。潮汕的梦梅们,就是普通的识文断字的侨商,但骨子里的“中国人”的坚强、刚毅和不屈不挠,让他们能度过无论怎样的艰难困苦。也因此,让我对潮汕人在潮汕当地的生活,做番客的生活颇多好奇。
终于,在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月,成就了潮汕之行。我不大喜欢完全地按部就班,也对打卡地不敏感,只是简单地搜索个大概和感兴趣的主要目标便上路了。想着兴之所向,兴尽而返就是。
我是从汕尾开始的。汕尾的主要目标是海上古堡,放下行李,便直奔古堡。有人说古堡原来是灯塔,有人说原来是一个潮汐发电站。我看见的是一石砌的建筑,矗立在海的一端,像古堡一样,很威武很沧桑的。古堡旁边的海角有非常大的巨石,当时风很大,涛声很响,海水很狂躁地敲击着礁石,有卷起千堆雪的意境。发发呆,听听涛声,就够了,才不管古堡什么原来的原来。
潮州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城市,古城里到处都是景点的感觉,有的修葺的很好,有的太古老了像似有些破旧。韩文公祠修缮得很好,广济桥依旧在用着,已略黄公祠的木雕、石刻、漆画我只看出来惊艳,并不懂其中的门道。但这样点卯一样地把能搜寻到的景点都去打打卡,是一种见识,更有一种所言非虚的实感。
潮汕之行的最后,我到了汕头,据说海边看夕阳是很好的节目,正好我到时是黄昏时分,便也应景地去了西堤公园,闲逛等待日落的时候,我看见了“过番纪念柱”
潮汕之行没有去揭阳,心下觉得潮汕,有“潮”有“汕”和“揭阳”没有关系,便没有动去探访的心思。
去了潮汕,拜望了韩文公祠,也遇到了“平安批”,像是有一种了然,又像是一片茫然。知道地理的潮汕在南国在粤东,临海,凭风;看到到处的天后宫,随处的小供堂;觉着潮汕人和你我一样,努力、安然地生活着。潮汕分明一直在那里,百年千年;潮汕人也一代一代或耕或读、或兵或商,和其他国人没什么两样。可是,愁人了,越来越不懂了,为什么“潮汕”总是可以被单独拎出来,迥别与其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