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2024-03-27 08:54:43)
标签:
随感 |
分类: 闲言碎语 |
刚读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2月出版的“往事”系列,我看到的是1966写真、1976写真和1978写真。这是三个特殊的年份,所以读起来还是很多感慨的。书成于上个世纪末,以今天的我来读,还是觉得文字略显陈旧了。当时留下这几本书觉得这三个年份是很有大事件的,但再读下来只是带着好奇的眼睛挑剔着去看,然后“不过尔尔”。
年轻时往事不多,但却总想着将来回头看时如何如何,特别是写文时总会觉着是留出了再回头看时的线索;后来经历了一些人一些事,像是积攒了很多往事,却也无暇去翻检往事;现在有了时间,却对往事没了关注的心情。往事,真的就是过去了。现在读起别人的故事,想起自己的往事,总有种隔雾看花的感觉。即使有些故事当时没听说,后来各种读本的了解也知道个七七八八,便似乎没了兴趣,即便是亲身经历,也没有回头去探看的心境了。而且,很多事很多人过去了便过去了,成为往事,再无可流连。像风吹过,留痕了吗,也许水面知道。
就如蒋捷所说:“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其实当时年少哪有心情听雨,哪有心情回忆;“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壮年有了一些经历,可是那江阔云低更令人关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也许,现在,僧庐和细雨更值得去体味。
就在前几年还鼓励一个刚退下的姐姐,鼓励她真的去写她想写的大杂院里的故事,而且我还真的兴致勃勃一篇一篇去读了,她的生活是我不曾阅及的,当成往事去看,像是看到了纷繁世界的又一点琐碎,还好。
最近在看留存的书也是这种态度。许多书,当时买了便看了,但觉得是好书,有再读的必要,所以就留了下来;有些书看了,但没有细看,这样那样的原因留了下来;有些书因为其中一本买了全套,看却只看了一本半本,因此,书便留下了不少。现在翻检阅读,观感似乎有了很多变化。对当时的事件时事关注少了,对风土人情景致情绪似乎多了些了然,对书的去留便多了些决然。往事如烟,散去就散去了,再无追寻的心情,其实,更无追寻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