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行
(2024-02-29 20:50:37)
标签:
城市漫步闽北游感 |
分类: 行旅随感 |
选择闽北是因为未曾到过那里,还有就是以为冬季那里不会太冷,于是南平和三明两个地级城市便作为了选择。真正做路书时才发现,南平不是南平,也就是说如今的南平市是前几年刚迁址过的,老地址现在叫延平,高铁距离差着百多公里,我到的是延平。
延平的建溪和西溪汇合成闽江上游,我住在西溪边上,登上九峰山公园,回望便可见建溪西溪汇合成闽江的形态,特别是汇合处还有一标志性的水亭。我一直喜欢水,喜欢看两水汇合,以为大自然的美妙便在此:小溪汇成大河,大河流向大海,而水的交汇往往是平和的,没有什么冲撞,只是包容,互相的嵌入。
九峰山公园是有九座山峰,山峰并不高,也没有完全开辟为公园,但所开放的部分修建得比较好,有专门架起来的步道,是回廊的形状,有点儿像早年的暖气片,一片一片,累积的道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钢铁材质,有点儿现代工业的影子。经200多台阶到凌云阁,再往上是正中庵,像是刚修的,有神像、香火(后来问出租车师傅,说是老庙,只是近期装修过)。最后到6峰算是这个公园的最高处,有烈士纪念碑,7、8、9峰更远些。
在延平这里把台阶叫为“坎”,所以闽赣古道有3800坎之说。古道,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不记得在哪里见过福建与浙江或者江西间现在依旧有曾经的古道,是古代闽地与中原联系的要道,想去实地走走体味一下古人的“路上”,曾经翻查过,没有查到,也到泰顺去问过,并不知,没想到是在延平这里。
门票十元入山走上闽赣古道,踏上华东第一古道,看见介绍:闽赣古道三千八百坎,位于南平城北茫荡镇,为国家AAA(3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现存最好的古道之一,集旷、险、奇、秀于一身,并以三千八百坎、坎坎见真情著称于世,是观光旅游、避暑疗养、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因为冬季,又是周一,基本没人,偶闻人语,像是整个山只有我一个人,但清新微湿的空气,明媚的天空,以及各种各样的树木,给我种种亲近感。道路并不陡峭,虽然曲折,稍有湿滑。看见千年红豆杉,当然是通过标志知道的,我并没有看出岁月对这棵红豆杉的侵袭。倒是看见几株或倒在路边,或倒在林间的树木,有的只剩类似于硅化了的遗骸,还有一棵老树站在路边,其实不能叫作树了,没有枝叶,即使树干,我也无法描述他的形状,只是觉得强烈地震撼了我:那是一段站立的两人高的树皮,我只能这样称呼他,沧桑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那树皮是皴裂纠结的,极坚硬的感觉,更有的是像树洞一样的裂痕下,仍然有半米见方的树皮伸向天空,也许他还在寻找阳光的照拂吧……我没有走完3800坎,走了不到3小时,就回返了。其实,古道3800坎过后,并不是江西省境,还有福建的几个县的。也就是说古道虽然连接着闽赣,但也是路途遥遥的。
离开延平,我先到了泰宁,在杉溪河边跑步,在尚书第附近流连,喜欢这个地名,喜欢这个小县城的宁静。从泰宁去了三明,到了沙县。在三明的瑞云山穿行,注意到各种藤蔓在树林间摇曳;在麒麟山公园登到山顶俯瞰三明,还在路人的引领下见到了真实的感觉仙境才会有的白鹇;在沙县体味各地都比较常见的正宗的沙县小吃,三顿饭吃了6、7样,算是对沙县小吃有了初步的概念,也开始喜欢了这些小吃。还在沙县沙溪边的山路一个叫做“七峰叠翠”的游览区游逛,到底是南方,即使是冬天,依旧翠绿,令人心情舒畅。
闽北行终于登上了向往的“古道”是意料之外的,麒麟山见到“白鹇”更是惊喜,而在其他城市也常见的“沙县小吃”直到真的到了沙县我才品尝且惊艳,也是自己没想到的。真的是走在路上,就会有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