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散文
(2024-01-30 21:23:38)
标签:
丰子恺读后感 |
分类: 阅读笔记 |
知道丰子恺是很早的事儿,因为李叔同的缘故,觉得丰子恺应该也是一出色的人,只是一直并没有潜下心来读一读先生的作品,最近在读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典藏”时,搜到了先生的散文,便认真地读了下来。
“丰子恺先生是现代著名文学家、漫画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他的散文,无论是二十世纪早期的创作,还是二、三十年代及晚年的创作,都是‘小中见大,弦外有余音’。丰子恺的散文题材十分开阔,有从普通小事抒发对人生的思考,写出富有人生哲理的感悟,比如《翦网》《渐》;有体现人间真善美的,如《大账簿》《阿难》;有描写童真童趣的儿童生活的,如《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华瞻的日记》。丰子恺是现代文学中的一个富矿,随着时间推移,他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愈得到彰显。”这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结论吧。
我深有同感的是“丰子恺的散文创作,都是取材于身边那些为人们熟知到微不足道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但是,丰子恺对这些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题材的体悟,别具一格,洋溢着温润的人间味。”似乎因为先生后来就没有其他职业,以漫画、翻译和写作为业,但是不是因为写作的缘故,先生又格外敏感:对人、对事、对社会,所以他写作的题材包罗万象。
我喜欢先生在写作中体现出的那种平和温婉的心态。比如关于吃素,详细阐明自己是生理原因的吃素,没有其他。比如说佛无量,“信佛为求人生幸福,我绝不反对。但是,只求自己一人一家的幸福而不顾他人,我瞧他不起。”先生话里话外,有自己的人生立场,但这立场鲜明却不尖锐,正道却不刻薄。所谓文如其人,大概就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