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炜散文
(2023-12-01 17:35:55)
标签:
张炜读后感 |
分类: 阅读笔记 |
知道张炜,是因为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你在高原》,买了那一套书,似乎是没有看完,但还是被书中的那种悠远和迷离所迷惑。这一次读张炜散文,却是一种酣畅淋漓,被书的内容吸引,像是读到了一种通透,了解到人和自然之间天然的联系与命定的纠葛,以及作者周遭的生活环境,也是当时代的缩影吧。
“我听说松林是天上的乌云变成的,乌云是松林的魂魄。一片片松林死亡了,它们的魂魄就要升上高天,游来荡去,最终还要找个适当的时机落下来生长。我还听说红云落到地上生成了柿子树和紫叶李、枫树,常在西南方飘荡的灰云生成了大片的灌木,而白云则生成了白杨和桦树。”这种说法让我觉得很灵动,想起古人的寒露“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我觉得这种想法很奇妙。文学就是要有这样那样的想象,都像科学那样严谨就没意思了。
《张炜散文》遴选其代表作十七篇,其中有著名的《筑万松浦记》《融入野地》《夜思》《品咂时光的声音》等作品。《融入野地》以内心独白的方式,抒发了对野地、对自然、对故土的深情,表达了对土地的独特思考。《夜思》则记录了个人的经历和所思所想,呈现出作家青年时代的社会和人文背景。在辑入的与万松浦有关的篇章中,谈论最多的乃是在书院持守情怀的“固本”意义,以及如何在自然静美的环境中坚守简朴的生活信念,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穿行于夜色的松林》《品咂时光的声音》等自成系列,是高雅审美的另一种呈现。
是的,作家写得好多内容很独特,就是说一般人不大会有这样的经历,比如自己跑深山里过夜,比如对居处周边小动物们的细致观察。
说“张炜的散文取材广泛,既植根大地,又根植典籍,天地神鬼人,生气相通,自然与历史,浑然交响。草木精魂的感发,域外游访的所见,阅文读史的偶得,寂静夜晚的冥想,乃至生活中的一瞥一思,他都可将之化为文字,且自有一种清明简远的文气”很有同感。
一个作家,让自己一直处于写作状态是一种本领,很钦佩这样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