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正定
(2023-09-08 17:36:55)
标签:
游正定 |
分类: 行旅随感 |
有赵子龙的常山真定,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但因为就在左近,便一直没有放在第一位。这个假期终于得以成行。以为正定就是古城,有出名的隆兴寺,而已,但真正地走进正定,还是很惊艳的。
传说中正定有“三山不见,九桥不流”。在正定百姓中自古就流传着“三山不见”的俗语。是说从秦汉到明清,正定的曾用名多达20多个,比如东垣、真定、恒山、常山、恒州、中山、成德等等。其中,恒山、常山、中山都有“山”字,而不见山。因此有了“三山不见”的说法。“九桥不流”之说是在隆兴寺天王殿前、府文庙戟门前、县文庙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桥下各有一小池,雨后有些积水,旱则干涸。即此九桥不见流水。
正定还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一说。“九楼”指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四座城角楼外加阳和楼。“四塔”是指天宁寺凌霄塔高大雄伟;临济寺澄灵塔秀丽典雅;广惠寺华塔雍容华贵;开元寺须弥塔古朴端庄。四座古塔风格迥异,各有特色,每一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的正定游是从住地附近开始的。看导航似乎南城门最近,往之。先看见开元寺,开元寺钟楼,号称唐代,有塔。然后是阳和楼,有关帝庙,再往南就是古街,古街对着的南城门长乐门。长乐门北边儿,能看见广惠寺华塔。这时候我也看见了正定县城到处都有的公共的直饮水点儿,居然有热水,公共厕所很豪华。广惠寺隔着宽大的草坪就是临济寺。临济寺有澄灵塔,门前有牌坊,上书南无本真施加牟尼佛。开元寺考古遗址用长廊的形式留了一块儿地下挖掘现场以做瞻仰。
就这样向南城门的几百米一个来回,体味了正定古城方寸之地塔寺之多。
这一游的主角正定隆兴寺。先是照壁,然后就是石桥,天王殿。过了天王殿,是一个大觉六师殿遗址,然后就到了摩尼殿。遗址后便是摩尼殿(此为见到的第一最:国内现存唯一一座北宋时期的十字造型的摩尼殿 ),摩尼殿前有石香炉,是佛教题材的宋代石香炉。“五彩悬山”有座南面北与大殿坐向相背而叫作“倒坐观音”(第二最:被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的五彩悬塑自在观音像 )。接着是牌坊,上书“妙庄严域。”戒坛,里面是铜质双面佛像。戒坛北侧院落东是慈氏阁里是木质弥勒佛,建于北宋,身背后背光是火焰。西面转轮藏里有转轮(第三最:国内现存体量较大、时代最早的北宋转轮藏)。北边是乾隆碑、康熙碑东门是隋代龙藏碑,六最之一(第四最:被康有为先生称为“隋碑第一”的龙藏寺碑)。大悲阁,里面供奉千手观音佛,佛下有两座宋代石佛(第五最: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大悲阁两边是御书阁和集庆阁,连廊。五一假期有古装表演,不大感兴趣。弥陀殿里供奉,莲花宝座佛像。毗卢佛殿有铜铸毗卢佛(第六最:明万历皇帝御赐铜铸毗卢佛像),毗卢殿后面是龙腾苑,是一休闲场所。
隆兴寺,隋朝建寺为龙藏寺,唐朝改为龙兴寺,清朝改为隆兴寺,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再进了天宁寺。寺内凌霄塔俗称木塔,为砖木混合结构,八角9级楼阁式塔,可供人登临,现高40.98米,始建于唐代,唐代宗时期原名慧光塔,现存为宋金建筑风格瓷塔,在结构上保存了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形式,是研究我国早期古塔塔心柱结构的唯一实例。宋代高僧怀丙抢修凌霄塔塔心柱而流传的抽梁换柱故事也被载入史册。
开元寺有砖塔古称雁塔后称须弥塔,为一座砖石结构密岩式方式空心塔。据载高十六丈。其始建年代,一说为北齐,一说为唐贞观十年,明清均有重修。还有一钟楼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唐代钟楼。钟楼上悬挂的唐代铜钟,高2.9米,直径1.56米。
一整天的时间,不大的古城很有内容的转完了。因为各景点之间距离都比较近,每一个之间又有着不一样的模式,所以观瞻时还是很有兴致的。
正定之游很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想着去隆兴寺,所以并没在去之前翻资料,自以为有个隆兴寺就足可以了,没想到曾有“八大寺”,且至今还有五大寺,虽是后期维修,但也不乏故物古迹,令人印象深刻。除此,还有城墙、宗祠、赵云庙等。
深切地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的含义就在此吧:循着古迹去揣想先人的所思所想,沿着古物去猜测那时光那情境,就这样现在和原先联系起来,也会启迪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