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酒屋
(2023-07-19 18:24:29)
标签:
库索读后感 |
分类: 阅读笔记 |
库索的《我在京都居酒屋》让我看到一类人的平凡日子。作者说“按照人类生活的‘三个空间’理论,能够实现‘无职业、无性别、无身份’的平等主义、并且让灵魂得以栖息的‘第三空间’,在法国是咖啡馆,在英国是小酒馆,在日本无疑就是居酒屋了。”这便是作者探访写就这本书的起因吧。
书的推介说“作者库索在京都生活六年,探访了无数载满故事的居酒屋。在这本书里,库索挑选 十余家京都居酒屋进行深入探访,全方位展现京都现代人特有的地域文化和生活状态。”
居酒屋自四百年前的江户时代开始盛行,京都人,有的喜欢传统居酒屋,从傍晚开始喝到深夜;有的老头老太太,从中午就开始喝小酒;也有下午四五点就下班的打工人,只喝一杯冰啤酒,到六点就准时回家与家人共聚晚餐……作者通过和老板、客人的聊天,感受陌生人的生活状态,倾听他们的故事。一间居酒屋,也是人生百态的缩影。
作者库索说:所有在居酒屋里遇见的熟客,都会说:“这里是生活里最能让我松一口气、得到治愈的地方。”我写下这些居酒屋,想写的其实是“相遇”“理解”和“日久生情”,以及在这之中一些充满仪式感的“告别”。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昭和风酒吧、列车居酒屋、手工啤酒坊等各种不同类别的居酒屋,读者也能在书中看到京都酒文化以及时令下酒菜等各种实用介绍。
这篇推介将本书做了精准的介绍,感觉我都不需要多言了。
居酒屋类似于小酒馆,只是这里以喝酒为主以吃饭为辅,也许这便是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吧,所以有人甚至以居酒屋为家族事业在经营着,有的因为爱好会处心积虑研究各种酒的做法。最令我惊诧的是“黑松号微醺列车”,以观光为目的的食堂列车,卖的酒都是当地产的或葡萄酒或日本酒。因为有这种喝酒文化,才会有这样的列车吧。
书里常使用“修行”一词,多用于为了学习适合居酒屋的工作而到他处学习或者学徒,也就是说多是带着学艺的目的去别处工作。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觉得修行一词这样用很美,但又知道我们通常不这样用。
读这样的书是了解外面的世界的一个窗口,喜欢这样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