掬水月在手
(2022-11-15 19:30:45)
标签:
黄意明读后感 |
分类: 阅读笔记 |
刚读了黄意明老师的《掬水月在手: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品读》,本书选取61篇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从美学、哲学、宗教学、人类学等角度切入,站在文化哲学的高度上,对作品进行品读与评鉴。每篇赏读文章约千余字,篇幅短小精悍,笔风轻快灵动,且注重文化解读和个人体会,具有独特的视角和原创性。这是本书的推介,我以为是。
全书选取诗经6首,楚辞1首,古诗十九首的2首、魏晋3首,南朝1首,唐诗词28首,宋词曲16首,元曲2首,明清各1首计61首诗词,且是平常读诗歌赏介的文章不大能读到的,感觉很受益。“笔者以为,读一首诗,只要有所得,即为开卷有益,即便郢书燕说,也自有其价值。”这是作者自谦,但我同意老师的观点,读书的意义也在此。
掬一捧水,谁料想月却在手里了,我喜欢这种情境。唐代诗人于良史的《春山夜月》全诗是: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似乎还真未曾读过这首全诗,现在读来不知平仄咋样,只是喜欢这种春日山中月下尽兴游玩的情趣,这也便够了。先生以“掬水月在手”来做书名大概也是喜欢这种意境吧。
近日,对读书、读诗词颇有迷茫,读书于我只在欣赏、在了解、在学习点儿什么,可是细细去想,又觉得无论从欣赏的角度、了解的程度,还是学习的效果,似乎我的收获都甚微,回头去看,记住的了了。不禁有些气馁,这样子的读书终究是无用的吧?
但是,至少读书时是随着作者一起去看、去想了,沉浸其中,充实了读书那一刻的光阴,是吧?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