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居寺

(2022-04-10 20:30:21)
标签:

云居寺

随感

分类: 行旅随感


记得曾经去过云居寺,记得看过那些石碑,但其他的概念完全没有了。今日,又去看了看云居寺。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大石窝镇水头村,距市中心70公里。驾车一个小时就到了,9:00才开门,公园门票可以用,但需要预约,门票40元,老人孩子有优惠。

景区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初名“智泉寺”,后改称“云居寺”,寺院占地面积0.07平方公里,经过历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进殿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居寺始建于唐贞观五年(631),由僧人静琬创建。所以景区里有琬公塔。

从天王殿始,再毗卢塔、释迦殿、药师殿、弥陀殿最后到大悲殿。逐级升高,依山而建。每一进皆封闭小院,偶有香烟缭绕,且有僧人诵经声声,应该仍是僧人修行之地。

与药师殿平行在院落外边北边有北塔,南边有南塔。据说都是辽塔,又说北塔基座是隋唐时建筑。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又称“罗汉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极为特殊。塔的下部为八角形须弥座,上面建楼阁式砖塔两层,再上置覆钵和“十三天”塔刹。这种造型的辽塔,十分少见。寺里有专门的介绍展览,能细致地看清塔上的雕刻。塔的四面各建有一座三米多高的小唐塔,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至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间所建。五塔形成一个整体,为中国金刚宝座塔(五塔)的早期实例。北塔之北有“三公塔”属清代的。南塔又称藏经塔,地下有藏经穴。

寺内及周围山上还有唐、辽、明各代建造的砖、石塔十余座,其中石刻大藏经创始人静琬的墓塔——琬公塔。在南塔之南傲然独立。

寺内藏经  有纸藏经、木藏经和石藏经。纸经藏22000多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木藏经,《龙藏》木经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存77000多块,内容极为丰富,是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译著之大成。堪称我国木板经书之最。是世界上现存两部汉文大藏经之一,一部为云居寺现存的《龙藏》,另一部是韩国海印寺的《高丽藏》。石藏经在藏经洞中,据说山腰有9个藏经洞,其中雷音洞为开放式,洞内宽广如殿,四壁镶嵌经板大都是静琬早期所刻。洞中有四根石柱,石柱上雕佛像1056尊,故称千佛柱,九洞共藏经4196块。可能是在寺外西部的山上吧,我们没有看到。

寺内供奉着佛祖舍利,19811127日在雷音洞发掘赤色肉舍利两颗,这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内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与中国北京八大处的佛牙、陕西西安法门寺的佛指,并称为“海内三宝”。为千年古刹增添一份祥光瑞气。但用我们的肉眼是看不懂的,只是尊重就是了。(舍利意为尸体或身骨,相传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结成的珠状物)

春日里,风和日丽,鲜花明媚,流水潺潺,加之开门便进寺参观,所以参观感觉不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美丽中国
后一篇:海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