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老师教学——《每日一字》

标签:
欧楷墨缘田英章每日一字杂谈 |
分类: 单字练习 |
田英章老师教学每日一字
(1——20)
2012年随时更新
来自:http://blog.sina.com.cn/xylsh5160
一、第七届联展“十杰”之“首杰”祝金廷老师对“帽”字的讲解:
二、第七届联展“十杰”之第二杰——天津李淼老师对“喝”字的讲解:
三、第七届联展“十杰”之第三杰——河北赵泉涛老师对“蜓”字的讲解:


(肉肉按自己的理解,加了序号。)
1、顺锋入笔(入笔角度稍平):口部第二笔、右部第一笔、贝字两短横;
2、切笔入笔(入笔角度稍直):右部长横、贝部最上横;
3、直角入笔(顺着前面笔画的方向入笔并转向拖出):口部下横、贝部末横。
(二)竖的收笔笔法出现了两种:
1、提笔渐收:口部左竖、右部第4笔、贝部两竖;
2、急刹离纸收笔(有时可左带出小尖):口部右竖、右部中竖。
(三)撇的入笔笔法出现了两种:
(三)撇的入笔笔法出现了两种:
1、普通方式,顿笔左带:右部第5笔;
2、顺着上一笔的方向入笔并折而向左下撇出:最下部短撇。
(四)折笔笔法出现了两种:
(四)折笔笔法出现了两种:
1、横末稍提右压转而向下:口部的折;
2、横末不需要提笔,直接右压转而向下:贝部的折。
*另外要注意贝部上横略有弧度,这个弧度与上面的长横弧度为同心圆。
二、从结构上讲:
*“左辅者齐上”,因此,口部位置宜高不宜低,整体部分不宜低于米格中横线,方形,不要刻意拉长。
1、右部重心一定要对正,基本上属于居中对称并稍稍有左收右放的感觉。
*另外要注意贝部上横略有弧度,这个弧度与上面的长横弧度为同心圆。
二、从结构上讲:
*“左辅者齐上”,因此,口部位置宜高不宜低,整体部分不宜低于米格中横线,方形,不要刻意拉长。
1、右部重心一定要对正,基本上属于居中对称并稍稍有左收右放的感觉。
2、长横遇口而左短。诸横稍扛肩。
3、上三横等距,下四横等距,但前后两者距离不同,上三横距离大,因为上三横中间有一个或两个竖 笔,而下四横没有。
4、中竖起笔位置宜高,用笔宜重,显得精神。
5、中部诸横宜紧凑,中宫收紧。
6、末两笔挺立不局促,两脚稍稍宽于目部。
7、末点决定了整字的稳定性,宜稍重稍低。


五、第七届联展“十杰”之第五杰——江西易志勇老师对“戴”字的讲解:



八、第七届联展“十杰”之第八杰——山东孟北老师对“锄”字的讲解:
十二、 第七届联展“十佳”之第二佳——天津李鹏远对“够”字的讲解:
1、这个字是够字的异写,左边的多字最重要的是重心问题,撇笔的起笔与点笔的驻笔之处用一条线连接起来应该是垂直的,而且多字的撇很多,撇笔多的字最忌排牙状,也就是撇的方向不应该是一致的,上面的夕字要收,下面的夕字要放,而且多要写的窄一些,把更多的空间让给右边。
2、右边的句字上端和下端应该和左边是平的,这样安排才比较合理,难点是右边的横折钩,一定要有力度,不能太直,但是也不能看出弯度,下方应该很小幅度的往里抠,而且要掌握好折笔的角度,里面的口不能靠下,靠下则中宫涣散了。
1、起首两点勿呆板,应面面相觑.呼应顾盼.活泼灵动。
2、下面三横基本等距,注意把握好间距,过宽必散,过密则拥,且三横起笔均有变化,虚实相间.错落有致,切勿雷同。
3、中间长撇是此字关键一笔,形态上不能过弯过细,且必须找准其走向或者说是倾斜角度,它将影响下面‘目’的大小胖瘦以及位置。
4、最后‘目’的位置应在两首点的正下方,另外,因其在字之下方,故第二笔横折的折角不可笨重,上沿应平滑圆润,具体到笔法上就是,横笔至转折处无需提笔,直接右压转向下行(凡此类情况,通常均用此法处理)

十三、第七届联展“十佳”之第三佳——山西 米岚对“着”字的讲解:
十四、第七届联展“十杰”之第四杰——山东范同庆对“搭”字的讲解:
一、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应注意相互间的穿插避让之法,又要使其朝辑顾盼生情。如提手首横不可长,抗肩,竖钩左斜,挑画不宜过竖画。皆是让右法。竹头两横要与首横在一平行线上、撇画穿入提手下空处、使左右互不相犯、又要建立联系。取朝辑顾盼之法。
二、具体写法:
1、首横顺锋轻入笔、呈锐角状、微抗肩、不宜写粗,【要做到轻而不弱、起止有度。】
2、竖钩承接横画收笔之势,逆锋入笔,此笔上下用笔略重中间稍轻,形成一定弧度而显劲挺有力。提钩用‘跪笔弹锋’。
3、挑笔切入要饱满。注意角度和指向。
4、竹子头两撇均侧锋入笔,但入笔的角度与两小横的连接方法要有变化。注意两个点大小、形态的变化及呼应关系。
5、人的撇笔侧入宜取平势,撇笔不长、但应写的饱满而有力度。捺笔从撇画中入笔,重按轻出、衔接非常巧妙。向右下方行笔、笔画逐渐加重,至收笔处微顿平笔捺出,不可上扬。此笔的难点是粗细变化较大,既要体现一波三折的效果、又要使其劲挺舒展。人字左收右展,开合有度。并注意撇笔的书写位置应在竹字头偏左、不要写在正中。
6、短横顺入实收、宜做仰势。
7、口字在下,要写的端正、工整,宜写扁宽、不可窄高。两竖取背势、上横取仰势以保持与上短横的平行,下横取俯势稳固重心。
十五、第七届联展“十佳”之第五佳——福建张晓野对“棉”字的讲解:
此为“棉”字异写,是左右结构。应注意左右两部分高低合理搭配关系,这也是左右结构中的难点。左为纵向(即以竖、竖钩为主笔,其形瘦长),右为横向(即上下顶点为横势走向,其形可为方、扁、小),右部应居于左旁中部或稍靠下为佳。例如:仁、杠、肥、阳、担、狂等字。(此为我一己之见,不足为法,望师友慎重用之!)《黄自元九十二法》中云:右旁小者宜齐下。此法应该针对具体的字来灵活使用,无论是居中还略微靠下,都是为了平稳字的重心,使字更加端庄稳重,更加美观而已!
一、结构方面:左右结构中的难点就是在于左右两部分的高低、穿插、错落、避让、倚侧、斜 正、虚实的巧妙安排!(右部首横的定位将是全字成败的关键!)
1、木字旁:整体瘦长,斜而取险。横笔抗肩略长;竖笔细长挺拔略左斜,上下长短比例约 为1:2,收笔垂露或挑钩均可;撇笔深藏于横竖交界之处(撇压竖略多些)收笔不宜超出横笔左端点;点笔插入竖中,与撇笔形成呼应,收笔为方形(此为四角点)不应超过横笔右端点(即右侧边齐线),以让其右。
2、面部:整体形方,端庄稳重。诸横平行,首横与次横的距离是其他横距的2
倍(因中间 有撇相隔),其他横距基本相等。四竖基本等距,左右两竖上开下合,成对称之势,并有外拓之意!
二、笔法方面:
1、“横”的起收笔方法:
<1>木字旁横画:为中横写法,侧切斜行,前后粗细基本一致,收笔方中带圆,刚柔相济。
<2>面部首横:为短横写法,顺锋直下,活泼灵动,神采飞扬,收笔圆润含蓄,雍容华贵。
<3>横折钩:为长横写法,(转折处大概是此字笔法难度最大的一笔吧)侧切直行,有上拱之 势,渐行渐细,快至转折处笔力加重右下外拓顺势写竖,注意竖画前后粗细基本保持一致,注意挑钩前竖画右侧边缘线的弧度,为挑钩出锋蓄势发力做足准备!
<4>内中两小横:为小尖横,起笔从左竖中领出两小横,行笔应爽朗劲健,轻盈灵动。
<5>末横:起笔与<4>笔法相同,行笔应迎合横折钩的走势(略成拱形),达到协调统一,目的 是为了稳定字的重心。
2、“竖”和“撇”的起笔法:
<1>木字旁的竖:起笔为抖笔法,起笔角度稍平略藏锋,行笔略左斜中间稍细,收笔提钩、垂露 均可(根据部件搭配而定,可追求呼应、也可追求变化)。
<2>面部左竖:起笔顺锋直下,有外拓之意,与横折钩的竖画形成相向之势,极具美感。请注意 竖画的起笔与横折钩的起笔形成的“留白”(秩序与协调之美)。
<3>横折钩的竖:与左竖形成呼应,左细右粗,左阴柔右雄强,形成对比。
<4>
内中两竖:起笔均为半虚接,左竖相接较少,右竖相接较多,虽为细小变化 ,或许这就 是书法高妙之所在吧!
<5> 木字旁的撇:为中撇写法,深藏于横竖之中,有焊接之感,注意撇笔上下沿的弧度,上沿 较直,犀利劲爽,下沿较弧,圆润流利。
<6>面部的撇:与木字旁笔法相同,均为抖笔法,但起笔角度略斜,目的是为了和上横形成空灵 的空间分割感,收笔与横折钩实接,与起笔和上横的衔接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端庄而稳重!
十六、第七届联展“十佳”——山东王德文对“棚”字的讲解:
*
棚字。左右结构是宽字,但不可写太宽,太宽容易散、失态。棚子可分三部分理解,即木和两个月。
一、木字旁:
1、第一笔,较提手旁要长不可短。露锋起笔,扛肩上行,收笔轻顿,略回锋。
2、第二笔,应用欲竖先横入笔,中锋下行,到位后笔锋向左然后向下,最后向上侧提笔收锋。木字旁中竖可垂入可提钩不可悬针。
3、第三笔,短撇,起笔在横竖交叉略下方由内而出,呈现出自然生长形态。
4、点笔看准位置,不可潦草。
二、(两个月:)
1、中间月字紧收中宫给右边月让位。撇为竖撇与横折虚接相连。横折露锋起笔,折笔处轻顿中锋下行提钩跪笔弹锋。中间两横相接与撇竖。
2、右部月与其略有不同,整体笔画稍重,竖撇略直,与横折实接,中间部稍宽,两短横与撇实接,不与竖钩相连。

十七、第七届联展“十佳”之第七佳——山东文纪水对“辆”字的讲解:
*按结构,此字属左高右矮,左放右收;左右两部分的高矮、宽窄,搭配比列不易掌握,看似四平八稳,写需仔细目测,易写大写散。
1.临写“车”部时,第一笔不可长,“曰”字不要扁,下横成提笔之势,且要大胆外伸,收笔不露锋;中竖在垂直的前提下稍左斜,形成右靠之势;注意:诸横抗肩较大且基本等距。
2.“两”部上横与“田”齐平,左竖靠紧“车”部很关键,稍远显中宫不紧,字易散;“横折钩”是此字中最难的一笔,横笔要略微上弧,折处顿笔靠下一点,竖笔坚挺内收,跪笔弹锋出钩;中竖垂露,顿笔不可太重;两个“入”字点上斜式排列,笔法及大小要测准,随意不得,否则,神韵尽失。

十八、第七届联展“十佳”之第八佳——江西 吴素忠对“绵”字的讲解:
*这是“绵”的异写。
1、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因此,左右结构的字,一般法则是左斜右正,以左让右,两部紧密,上下齐平,典型的方块字。在《田英章毛笔楷书千字文》第五十四页有田师的另一种写法,这种写法“帛”分量大、正坐,相对平整。
2、“帛”居左了,不再平整而需形变了。表现有二:一是横画抗肩稍大且平行,左部要收紧,白部上大下小。二是“巾”居“白”偏左位置,且变窄了。其目的就是要让右而不犯右,给正坐的右部留出足够的空间。
3、右部“系”虽无横竖笔画,也要设法写正、写得相对宽博,第一撇粗重且与左部齐平,两个撇折要写宽。一要注意各撇勿平,二要注意撇间距离勿过小。“技巧”就是:第一撇指向“白”中下部,第二撇在第一撇肚子下起笔,第三撇直直的往左下走,三撇指向各不同。最后三点笔断意连,前两点靠上,末点下压。
4、“巾”右竖钩勿比左竖长。
5、“系”第二个撇折,此折点在字中间,用圆笔写圆折,比用方笔写成方折合适。
6、“系”的末点是全字的关健,位置、力度、形态都要细致把握。
十九、第七届联展“十佳”之第九佳——江西户华斌对“鹅”字的讲解:
一、结构:
鹅字在书法中常写成上下结构,但为了不使其字过长故把“我”字中间展开,让“鸟”伸进去,而使此字具有挺秀,高贵之气势。
二、笔法:
1、第一笔为平撇,要注意在写时把底线尽量写平。
2、我的挑笔(笔法)千万不可过斜钩。以免影响中间的布局。
3、我的戈钩稍斜,但不可弯,弯刚失势。忌力弱身弯,挑勾贵在小而紧,给人结实的感觉。
4、下部鸟的写法与众不同,少写一横画,目的是减少空间,避免该字过长。
5、鸟的第一笔撇,短而粗并且稍稍居中,也不同鸟的单字写法。
6、最需注意四点位置,向中宫收紧,四点等距排开,紧贴在横折勾的横线下方,务必使第二点正好在横折勾的起笔位置。
三、重点与难点:
此字的难点在戈勾与横折钩,如能把其弯度与力度掌握好,那么鹅字写出来是个很漂亮的字。并能显示出贵族的气质。
二十、第七届联展“十佳”之第十佳——山东陈文宏对“搜”字的讲解:
(只是讲解了左半边,估计是对右半边正在理解或组织文字中)
搜:左右结构。
“扌”的写法为:首笔短横略微抗肩,不可粗重,竖笔垂直劲挺,提钩用跪笔弹锋”,穿越横笔时要靠右侧。竖笔和提笔要坚定有力,注意提笔的方向和长短。
前一篇:悟透一句话,改变一生
后一篇:田英章—莫笑农家腊酒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