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大剂量附子治疗特发性痛经有效的见解——兼谈中医的套路

(2016-12-29 13:01:50)
标签:

中医

附子

西医

痛经

分类: 理性生活
  在温经方对某痛经病例无效的情况下,加大剂量附子,有效。就附子本身大热活血的药性来说,个人认为,其实属于经方运用。因为在特定中药材中含有大量活血物质,这是有事实基础的。人的身体中的很多机制都对这类物质敏感,比如凝血机制、血管扩张机制、能量代谢机制等。最终就表现为特定的药性。由于该特发性痛经的症状本身比较简单,就是经血凝结排泄不畅,加上病人本身血管较细,微循环不畅,而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是附子的经验功效,显然对证。抱歉我有意用现代医学的话语体系来解释,而不是用那些粗糙模糊的传统中医理论的话语体系。
  但是如果不是大剂量附子,而是其他被定义为温热活血药性的药材,即使量加到更大,也未必有此效果。同样,如果仍用附子,但换其他的痛经病例,可能加附子未必有疗效或未必有特效。特定的个体有特定的机制,对特定的物质敏感。根据病证和药性的定义,时方派是无法用理论推演得到明确组合的。
  能发现大剂量附子对该个体有效,在于盲试以及盲试的成功。中医的套路就是试。试出来有显著疗效的,如果该病症还比较常见,那就是很有价值的发现,可流传千古成为经验方。但即使发现一个经验方,因为对于为什么有效并不清楚,所以无法进一步举一反三,换另一种病,还得接着试。很多流传的经验方,也可能是无效的或伪造的,不试也看不出来。别跟我说摆弄那些基于阴阳五行的中医理论就以为弄清楚为什么有效了。真要弄清楚了——都能理论推演举一反三了,时方派老早把经方派扫地出门了。推不出来呀。因为压根就没弄清楚嘛。稍微复杂微妙一点的病症,就蒙圈了。
  所有替代疗法的套路都是试——合法地把病人当小白鼠。
  而西医,医疗手段、手术手段可以试,但药不能试。所以西医不会给医生惊喜,一切都是药品说明书上就明确了的。当然,科学发展离不开试。但是西医中发现治疗某病症的药,试是在制药公司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如果进入上市前的临床试验阶段,也是必须合法合规遵流程,医生不能试。甚至,根据标准化要求,要训练医生遵循治疗手册。如果你随便换花样,把病人当小白鼠,出了问题判你个医疗事故,没跑!所以,新的西药从来不是医生发明的,都是制药公司发明的。常规手术在成型后,也没什么变化余地。但是那些高难度手术,或者手术治疗的处女地,即最前沿的领域,新的手术手段、更优的手术手段的发明,都是医生。包括器械和药物的组合,或多种药物的组合。在未知领域和最前沿领域,医生还是有很大的尝试空间。比如埃博拉病毒用什么现有药物,建立怎样的隔离、诊断、治疗流程,这些,当然还是先试。
  但是根据循证医学体系,一旦试出来了,最好的方案确立了,大家遵照就行了。治个肺炎,你有什么好不确定的?不必乱来,乱来出了问题,就是你的责任。所以试的空间,永远只在最前沿领域。而且医生试医,药厂试药,分工明确。
  而中医和所有替代疗法,试了几千年,还得试,一直得试。不管是前沿领域还是常规领域。所谓的辨证施治,说白了就是每个人都得试。要是那些外源性病因的病,比如肺炎、感冒,那还好。所以中医最有名的验方集《伤寒杂病论》,里面大头都是外源性病因。内源性病因的疾病,个体差异影响很大,中医理论理解不了,什么分子基因蛋白质内分泌的差异,统统蒙圈。就算能解释,十个中医生恐怕能给出九个解释来。没标准,全靠发挥!不试又不行,鬼知道这药开出去是对张三有用还是对李四有用。试来试去,病好了,有时候,有些病,也不知道是试出来的方子治好了,还是因为时候到了这病自己就缓解了,或者是这病人同时进行好几种治疗,是别的方法起的作用。所以,不是没惊喜,可一直还得试。
  不像西药,理论是真解释。能解释就是能解释,不能就是不能,不能就接着研究呗。能解释的时候,解释清楚了,适用于那些人群也清楚了,这药离了厂,可以卖海了。干嘛见个人都得试?
  药的适应症的确定,是有标准的,都是已经试过的,标准老高,三期临床做完,钱花海了,时间老长了,一点点有效,根本上不了市!要是该有效却无效的,最可能是我还有没诊断出来的,漏诊误诊,再查,有钱有设备,那就查到查清楚为止。要是病症没搞错,或者是剂量不够,改;或者是病情太重,或者是正好属于无效的小概率人群,或者这病本来就是无可救药,这就没办法,没人保所有病都能治。
  不像中医,十个医生九个说法,都分不清哪个正解。要不是搞中西医结合,以西医病症来划科,统一命名,要是像两百年前那样,恐怕连相互讨论都是个问题。张说这人是脾湿阴虚,李说这人是脾湿血虚。完了,吵也吵不出东西来,你又没法找个裁判——哪个名医?嗤,我师傅就不是这么解释,那是你师傅的解释。回头还得靠试,张的方子有效了,那算你张的说对了。就这么回事。
  有人曾经组织过一次实验,十几个中医生对患者进行脉诊,然后描述其脉象,结果发现居然各不相同!你要碰到一个对的中医生,还要他摸出对的脉象,你还不如直接抓阄得了!
  这如同鸦片战争时期,用马桶和大刀对付洋枪洋炮。中医药是来自上古和中世纪的人类知识(相当于大刀),还夹带迷信巫术(相当于马桶),现代医学是科技文明时代的人类知识(相当于枪炮)。而可气可惜的是,当有枪可用的时候,你还是去用刀,这不是拿生命开玩笑吗?不知道后者那也罢了,放着后者不用,非要用前者。把自己的命当小白鼠?这本质上也是对人类最近几百年文明成果的不信任。自然的就是好!?古的就是好!?简直就是反文明反理性!这不是有用没用的问题,谁都知道刀有用,大刀还真得进博物馆,菜刀倒是厨房离不开。这是值不值得用的问题,在与疾病斗争的战场上,一切以人命为重,也就是以疗效和安全为重。在正规中医院,不但科室以西医方式划分,药房卖大量西药,而且检查手段几乎完全现代化,越来越看不到古风老中医号脉的景象。这是在正规战场中医体系力不从心无法独当一面的现实展现,也是作为医生和院方对病患负责任的表现。
  除了那些可能有效的经验方,可以作为现代医学发现新的有价值的药物或手段的线索。作为理论体系,中医绝对弊大于利,其理论在指导某些信徒的生活与治疗方面的误导作用,远超过其正确的一面,由此而导致的信徒丧失正确指引机会的间接之恶,不可无视。而就算是那些能作研究线索的经验方,在人类挖掘天然化合物治病的历史中,相比其他替代疗法,并无过人之处。比如老牌抗疟化合物奎宁,就来自印第安人的替代疗法——金鸡纳霜。而像青霉素和紫杉醇等的治病功效,则完全来自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偶然发现,并不依赖于其他替代疗法提供线索。
  人类可以没有中医,因为5/6的人口没有中医,一样繁衍得很好,其中很多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和中国也不相上下。如果人类没了中医,大不了那1/6和5/6看齐呗。人类如果没有现代医学,那人类,包括有中医的1/6,都得统统回到中世纪人均寿命30多岁的时代去。
  应该说,在职业领域,中医其实还是很看重经方(验方)的,只是医生们嘴上可能会继续推崇中医理论,真心或假意。但是,对于那些想要把中医当成业余爱好,指导自己养生的人群中,以本人所感知,确实走的是理论先行(时方派)的路子,拘泥于什么食物相生相克啊,吃黑补肾吃红补心吃黄补脾啊,之类。他们浪费精力去纠结这些东西,辜负的是他们的味蕾,降低的是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也纯属咎由自取。其实你要补身子,最简单,花几百块钱,买几罐婴儿奶粉,吃两三个礼拜,体质马上就上去了,营养均衡了,免疫力强了,精力也旺盛了,也不那么怕冷了。还香甜呢。有什么必需营养婴儿奶粉中没有啊?你吃保健品,能不吃饭么?吃婴儿奶粉,就是可以不吃任何其他!什么保健品,几百块钱能买多少?什么炖炖炖,炖得再烂,能比婴儿奶粉更容易吸收吗?什么重金属有害物质,能比婴儿奶粉控制标准更高吗?用脑子仔细琢磨一下么!把养生搞那么复杂,到底是养了谁的生计?
  但在业余中医粉中确实还是会有人一本正经,因自己认为正确,所以觉得得帮身边人一把。因为自己对这套相信至深,所以哪怕自己生病或身边人生病,也一样坚信中医能搞定。

相关阅读:
《为何我主张废医验药?——关于中医的一次长聊》
《时方派?经方派?——再聊以科学审视中医药价值》

注:关于婴儿奶粉,我是认真的。虽然婴儿奶粉的营养素配比是为婴儿而设,和成人所需还是有所区别。其实解决方法很简单,吃婴儿奶粉的时候,别的食物也不要不吃,理论上是可以不吃,但蛋白质比例有点偏高。但你要真的去买成人奶粉和老年奶粉,首先你得祈祷厂商有良心,没有虚标。但婴儿奶粉,厂商还真不敢。大不了你海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