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宝宝上高原旅行,你想清楚了吗?
(2015-05-12 00:36:37)
标签:
育儿高原反应高海拔 |
分类: 心灵花园 |
事故经过http://www.doyouhike.net/forum/safety/2286791,0,0,0.html
作为一个有着33月龄大宝宝的父亲。听到这个因高反失子的案例,一直有种不吐不快的想法。
首先是心理意义
我想,基本上带12周岁以前的孩子去哪里哪里,与其说带小孩锻炼,不如说是让小孩陪自己。因为这个年龄的小孩确实没有完全的自主行为能力。锻炼、磨练,是有必要,但没必要的是去危险的或潜在危险的地方。
这个危险不是说站在河堤上掉下水淹死的危险,或公园假山上摔下来的危险;而是你不可控的危险、过度未知的危险。前者你可以把小孩拉离河堤,或用臂膀护着小孩。后者,比如去高原的高反的危险或去溯溪的被水冲走的危险,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你是不可控的。
你不可控,孩子更加没有这样的认知能力,所以即使被美景或其他因素诱惑,他表现出兴奋和快乐,是伪自愿,本质上和被骗上床没什么区别。
当然,教育没有必要事事顺着被教育者的意愿。但即使出于磨练的目的,也有很多手段,没有必要去那种地方。大人没去过想去,或者大人觉得好玩想去,带了宝宝,本质上是强迫人家陪你。无论你是去西藏、还是去巴厘岛、还是去马赛马拉,有危险或没危险,本质上都是让人家陪你,从一开始就是大人欠小孩的,这点要记住!特别是6岁前的小孩,这点见识长大了也就是残留在脑海深处的残缺画面而已,而不会像大人一样,看过之后,成为人生的感悟和思想。3岁以前更是基本记不住。
其次说生理意义
我在有宝宝之前,就在某处看到有人说未成年人不适合上高原。我是赞同的。为此,虽然我们带宝宝也走了不少地方,但老婆说起一起去高原,我就毫不迟疑地否决了。如果没有条件把小孩寄养,那只能在小孩18岁之前宁可不上高原,就像不让他在18岁之前喝酒一样。真为小孩好,等得起!
本质上,高海拔和极热极寒极渴极饿以及疾病一样,属于生物生存的逆境。在生长发育阶段,应该保证总体的适宜环境供身体各部分的成长发育。当然这个适宜环境是越优良越好。但是不排除逆境对身体抗逆机制的锻炼的必要性。这里有主次之分。3岁以前很多器官都没长全,属于硬件装配期。3-6岁属于硬件磨合期,功能从不完善到完善。6岁以上才是基本完善,这时候就要多用用这些器官功能以达到锻炼的目的了。
带小孩的应该知道,盐一岁之前是禁食的,蛋白最好2岁还是吃,酸奶2岁开始吃,牛奶3岁开始吃……为何要这样?这是器官发育的正常规律。当然个体差异有,但你就能确保自己的小孩属于那种超前的吗?
高海拔涉及到的相应器官功能几乎是全方位的。主要有五大部分,除了这里的网友一般都能想到的心、肺、脑,其实还有造血和眼。所以太小的情况下把小孩带上高原,就和让3个月的宝宝吃盐锻炼肾功能一样的性质。问题是,后者你会做吗?那么如果后者不敢做,前者为何就敢做?
确定高海拔特别是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导致的缺氧,是会对大脑生长旺盛期的未成年人产生影响的。
高海拔强日光(内含大量紫外线和蓝光)对小孩的眼底和角膜的伤害就如同让小孩看浴霸和看电焊枪。
带小孩上高原是无知。而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一个好学的家长,应该要留意这些基本的知识。如果这些知识都无所谓,整天被朋友圈里别人的美景迷得五迷三道,就难保不做出后面的更傻的事来。
最后说技术上的
由于个体差异,一个小孩成功了不等于其他小孩成功。所以最近那个失败案例更应被铭记。
开车上高原本身就是一种快速的环境改变,快到超出身体的适应速度。步行或者单车上高原高反的比例,应该是比自驾要低的。这点意味着,也许你曾经重装上4500一点事没有,但坐在车里在高原晃荡就高反了。大人都会如此,遑论小孩。
高反本质上可以视为一种免疫应激反应。小孩的免疫调节能力不如大人健全,而且尤其容易过激,特别是体液免疫。2周岁小孩容易各种过敏,SARS类疾患也是青壮年发病和病死多,都和这有相当的关系。而一旦肺水肿,就是身体启动了这个最终是自杀的应激开关。显然,小孩的这个开关是很松的。并且一旦这个开关启动,什么红景天,都是安慰剂,糖皮质激素冲击可以解决些问题。那个父亲知道这些吗?不知道他最后给他喂的是什么。
高反患者对海拔会极其敏感,10米、100米,都可能生死两重天,有过高反或亲眼见过高反的人应该有体会。如果这都不知道,那真的是相当盲目了,所以才会做出继续上山的决策。真要进了高原更危险,因为坡降太小,一旦高反,开2小时车也降不了多少海拔,只能就近找高压氧,但是地广人稀。这些应急预案,有吗?而无辜孩子的旅途前程寄托于无知盲目的大人,悲!
最后想说的是,作为人类,多学点知识总是有好处的,关键在于学有用的知识,并且用好它。
--------------------------------------------------------------------------------------
后记:
随着自己阅历的成长,对这事我有了新的看法。虽然对于部分观点,比如说小孩在陪伴大人旅行的观点,我觉得没有问题。但就事论事对于上高原的事情,我觉得这父亲没有错得那么严重。这事本质上还是属于那种小概率的意外。
因为,我认为,父亲的主观过错关键还是看后果出现的概率。否则,父亲带上小孩出门,都会有风险,比如掉河里或者被车撞,但因为大家都知道正常情况下这情况出现的概率极小,所以这种意外一旦不幸发生,父亲的情感和道德上也无需承担过多的指责。而上高原,过那种垭口,就发生致命的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的概率,有多大?其实真的很小。在海拔3300米左右的新都桥、在海拔将近4000米的理塘县城、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雅江县红龙乡,人们对于外地进入的小孩,并不感觉惊奇。在理塘的一个旅馆里,老板娘还提到之前还有一个一岁半的娃,也好好的。当然更不用说当地的小孩了。每年,上青藏高原的人数(旅行或做工、做生意的)我想,至少是几万吧,估计不止,但高反致死的案例,少之又少,个位数吧。毛估估,就是万分之一。所以,这父亲是遇到了万一。其行为和带一个小孩到河边的性质差不多,带到河边肯定比乖乖在家待着,风险会增大一点,但因此而让小孩没机会接触外面的大千世界,不也是一种不称职吗?
总之,这对父子是值得同情的,不应受到过多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