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成长股医药股 |
分类: 行情盘点 |
互联网+中的涉软部分可能不是什么好菜。行业大发展不等于投资此类个股就有相同的机会。这个行业选股的风险其实相当大。行业特性是升级迭代过快,市场进入门槛低。短期的市场占有率,过去一年的快速增长,不能简单类推。基本上1-2年就完成一次迭代。
涉硬部分同样也是迭代过快,但比涉软稍微好一点。而且涉硬部分市场进入门槛还是有一点的。但是同样,涉硬涉及制造部门,一旦扩张的速度拿捏不好,或者技术押宝失误,后果一样严重——可以从天堂打到地狱。如果该涉硬企业掌握核心技术,那么稍微好一点。但是中国企业要走上研发驱动的道路,要先过很多坎,等过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坎,大概率是高速成长期已经过了。这样的企业得进入价值投资的评估体系了。
智能+中的工业部分,相当于高端制造或者工业4.0。会有阶段性的高速成长期,可持续性略好,研发会形成技术壁垒,产能会形成边际成本壁垒。但它不同于互联网,有强大的本地属性,在地域属性加上国内保护性政策的情况下,互联网基本可以本土企业自力更生发展。但是对于制造领域,基本是全球化竞争,所以本土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会比较有限。
大数据和云计算部分,类似IT的路径。先是普及阶段,后是应用阶段。前个阶段是成长性的。不过这块我有限的关注中,我觉得A股中真正拿得出手的企业不多。
环保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真正的爆发取决于政策,而且地区差异大,行业差异大。即使政策好,整个行业可以很繁荣,但出现一家通吃的领头公司则比较难,分散具有必然性。
泛新能源的问题同时有前述智能工业和环保的问题。全球竞争、行业差异大。
阶段性高速成长适合埋伏,但对于现在建仓的,则很无奈,因为高估值已经考虑到了今年和明年的增长,那么3年以后怎么办?
平台型公司利用定增重组的资本游戏实现外延扩张式增长,目前的高估值同样已经考虑了至少再多一轮的定增重组。那么后期集团内部整合期,也已经不是成长股逻辑了。而外延扩张的道路,将受到新三板大扩容和注册制的双重夹击。
具备本地属性(有限的)、有技术壁垒、有产能壁垒、有行业渗透空间、有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的推动、有刚需、能讲故事、高速成长期能延续到3年以后的,还能做整合的,只有是医药行业。
废话不多说了。IT+互联网几十年,繁荣,当然繁荣,超级大发展,多少昔日英雄现在只剩历史,BAT全在境外。现代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百多年,没有前者那么夸张的繁荣,但全世界范围的公司那么几家,还是那么几家。买股选票,哪种行业好?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