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钮文新——余额宝们动了谁的奶酪?
(2014-02-22 21:43:13)
标签:
余额宝钮文新存款利率财经 |
分类: 财经观察 |
随着前几日一月份央行数据出台,我们看到存款流失的速度正在几何级数放大。
首先是包括四大行在内的所有银行的存款大幅减少9000多亿。存款搬家现象早在两年前就不断在财经媒体中被讨论,但数据从来没有像这次那么严峻。然后人们发现余额宝是接纳失踪存款的主要角色之一。余额宝从2013年6月诞生到三季度末557亿,11月14日破千亿,2013年底1853亿,已经是神速(如果天弘基金的数学水平不至于像马云那样)。但短短过年前的一个月里就增长到将近4000亿,则是在神速之上的加速。照此,不用多久,银行系统内的百万亿级存款被掏空个把万亿,不是难事。
银行已经按捺不住,部分银行主动对接货币基金(关联企业。比如工行对接工银瑞信),帮储户获取货币基金的收益,这是主动的顺应时势。但如同任何一次变革,既得利益集团都不可能乖乖举手投降。央视突然之间爆发了炮轰余额宝的口水,钮文新则在博客亲自撰文以最鲜明的口吻妖魔化余额宝,开始为读者勾勒存在于他头脑中预期的余额宝们的罪恶。
我们不难获知钮文新与央视的关系,也不难解读出钮文新的左倾色彩。他不过是行了一个高级“五毛”该做的事情。而央视当然是高级“五毛”的喉舌。
我没空浪费时间去揭露这个高级“左”的逻辑漏洞,反正都是那几招。我写此文更想说明几点:
一、中国银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不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而是互联网金融。
其实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在决策层的谨慎操作下循序推进,风险不大,也会给银行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互联网金融突然杀出,令众银行提前进入按市场化利率获取资金的时期,这个提前,比预期整整提前了12至24个月。不但时间提前,而且资金成本几乎一步到位地到顶。还没断奶就要啃老玉米棒子,确实够痛苦。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极速摧毁了银行传统的业务模式,不但是余额宝,还有网贷;不但是产品,还有渠道。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压迫不仅在于抢夺存款,而是颠覆的可能。
其实,如果余额宝们可以发行贷款(或信托),则自然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即余额宝相当于银行。当然,这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还不现实,估计可能永远也没机会成为现实。但在中国,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如果银行默默承受,既得利益集团可能担心决策层高估银行的承受能力和承受欲望。那么万一,金融改革真的向互联网金融网开一面,那时候一切都晚了。所以,既得利益集团现在就要开始使劲哭,大倒苦水,拼命说互联网金融的坏话,才有可能让决策层感受到压力。
三、互联网金融的现状是决策层的默许。
这当然是猜测,但依据如下,读者可以自行判断。
1、6月与11月的钱荒,央行总体还是表现出了坚定不移。虽然最终还是会做一些妥协,但央行的底线和银行们的满意线之间的落差是非常大的,而且央行无意主动缩小这一落差。我想,用市场手段倒逼,显然是央行推行金融改革的主动选项。显然,银行们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呢。舒坦了,谁愿革自己的命?
2、余额宝们的发行,当然得得到央行、证监会等决策部门的批准。同理,如果决策层主意变了,余额宝们见鬼,也是分分钟的事。所以,现在余额宝们的快活,显然也是决策部门承受范围内的事,甚至可能是决策部门主动安排的一招倒逼银行改革的棋。而且,在整个金融改革的推进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直是央行在领跑,其他部门不太情愿的跟进。所以,央行作为改革的力推者和执行的主导者,不太可能主动转变态度,除非受到国务院和习层面的指示。既然银行既得利益集团得不到决策层的积极响应,所以才要投诸央视和博客这样的舆论喷口,希冀以此给决策层施压,并混淆视听。之前房地产领域,也经常可以看到这一招。
3、央行作为中国金融界的内行管理者和清醒者,他应该知道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银行业改革的全部。坏账问题也顶多是阶段性问题。而中国银行业长期问题在于业务模式的改革,而金融脱媒是大势所趋。只是,如今,互联网金融的介入,全面(不仅仅是存款)逼迫银行业的金融脱媒。这是决策层借力市场来推动改革的最好抓手。不但有力,而且是全方位的。
4、中国国情决定了决策层脑袋一转,就变风向的可能性,是随时有的。去年民生银行发起的银行进社区活动也是被不明不白紧急叫停。互联网金融目前来看,被叫停的成本也不算很大(互联网的特性)。只是,在中国,这种政策转向是不会被讨论也无需论证的。往往都是一句“风险”,然后就执行了。
多说一句,即使叫停或设置收益率上限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对于余额宝们的用户来说,不会有多少风险,这只是产品形式的约束。如果你的要求是收益率跑赢活期存款或流动性跑赢定期存款,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再设上限也是。货币市场基金在国内也有超过4年的历史了,如果不是借助互联网,货币市场基金在屌丝层面的认知度很低,而借助互联网,才得以实现消灭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可能性。如果余额宝被叫停,只是那种便捷的用户体验被叫停了。但货币基金则没法被叫停,而屌丝却已经开始了解原来父母教的“有余钱存定期”是过时的古董理财手段,存货币基金才是上策,那么银行还是没法回到从前了。其实,银行是注定没法回到从前的好日子的!历史上,货币基金也只有全市场集中大额赎回的时候才可能出现负收益(美国2008年),只是轻微的负收益,而且短期,不是像股票一样半年亏30%之类。
最后,我想说的是,银行靠存贷差年赚数千亿,其实是吸所有储户的血,不是像钮文新说的那样拿去补贴实体经济了。其实过去银行靠政策赚的这些利益,都补贴银行的隐性坏账了,大家不难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的银行基本就是国企的奶牛,而国企的腐烂,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经银行由全社会埋单。二十一世纪,这情况难道不存在了吗?银行在每次中央要求刺激经济的时期,放了多少低效的贷款?真心不希望读者们被剥削到麻木,以为存款利率低才是合理。事实是,每个储户都应该拿5个点以上的存款利率才合理,巴西储户拿的都是8以上甚至两位数的利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