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险合算不合算?我教你怎么算!

(2014-02-03 23:02:22)
标签:

保险

财经

分类: 理性生活

  保险是一种保障,按照国家规定需扣除保障成本费,初始费用,同时保险公司属于商业性约扣除每年10%的保费作为运营成本!
  意外险或重疾险中的返还型保险,或寿险中的分红型、万能型保险。其实都可以大致拆成两大块,成本(大头是保障成本)和现金价值。

  保险公司是把保费扣除成本之后剩余部分进行投资,获得的收益就是返回或分红的来源。保障成本在被用于理赔前,也会用于投资,但这部分收益和投保人没有瓜葛。

  如果保费全部冲抵成本。就是消费型保险。由于人群相同,所以同一地域市场下的保障成本也应相同,运营成本相近。总之,各保险公司成本相近。保额相近保障内容相近的消费型保险,就可作为返还型保险的成本参照。把你所缴保费扣除成本,就是你的保险的现金价值。

  记住,你已经扣除了成本了,即,你已经为你的保障买过单了。所有返还和分红,都是用你保单的现金价值投资增值所得的本利!

  现在你可以算你的保险公司给你的收益率了。

  我们也可以倒过来算,按照现金价值和你的预期收益(参照准无风险收益),算算到期你应该拿到多少。

  假定你月缴1150,某消费型月缴150,则你的保险的月累积现金价值1000,缴十年累积了120000初始现金价值,之后的保障成本从保单价值里扣。若你预期收益3%(非常保守了),根据月复利算,满15年的时候约15.3万,这是你按照预期应该拿到的。通常这样的缴10年保15年的产品,返还全额本金,即138000,这个价差就是你损失的机会收益。优厚的能返还110%,即151800(1150*12*10*110%)。两相比较差不多,也就是这个保险是按照约3%的预定利率算的,这个预定利率就是保险公司从投保人手中拿到资金的资金成本。通常,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高于这个预定利率,这就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利差益。

  所有返还险、分红险、投连险、万能险等品种,都可以拆解为意外/大病险部分和寿险部分。但返还险相当于锁定了收益率。而后面几种的收益率是跟随保险公司投资状况而浮动的,保险合同里只给出预期收益率。

  你完全可以做一个组合,构造一个返还型保险——就是买消费型保险,同时买货币基金(比如微信的理财宝),你保障没少,收益却更高了,而且你的流动性还更好(保单是可以提现,那能比微信理财宝方便快捷吗?),流动性本身其实也是有价值的,这也是保险公司从你身上赚走的。过去,由于国内投资渠道少,零碎的钱除了零存整取外,没有什么增值途经。如今,金融产品丰富,货币基金打通了个人储户和同业市场的通道,债券基金打通了个人储户和债券市场的通道,理财产品(中的一部分)打通了个人储户和信托市场的通道……有了丰富的金融产品,我们就可以构造出自己想要的金融产品。

  当然,买这种带理财性质的保险,仍有其价值。就是,避税、避债。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规定,保险受益免税,受益人是他人的,也无需缴遗产税;在清偿债务时,保险收益不在清偿财产之列。这才是保险理财的真谛。如果你是冲着分红或返还去的,那么你真错了。

  记住,保险公司的运营核心,就是高薪请的一群精算师在算计投保人的钱。所以,你哪怕用脚趾头算计一下,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预计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向着理财功能型保险提升预定利率、消费型保险逐渐被大众接受的方向。尤其是前者,随着竞争,预定利率将逐渐向中长期质押利率靠拢。但是消费型保险的设计其实对保险公司的考验更大。一方面中国保户的金融精算能力非常落后,利用几个缺乏专业知识的业务员,仅仅靠情感维护和服务优势,就可以留住保户;另一方面,国内保险业高度受管制,竞争强度低,但这个方向是不会变的。

 

  2014年2月注:

  自从去年保监会对寿险预定利率放开到3.5%之后(后来是否取消上限?有知晓的朋友替我说明一下),加上最近资金价格高涨,最近的新的保险产品的现金收益部分明显提高。我今天接到一个电话,缴10年保20年返110%的一个返还型保险,预定利率达到4.4%。这样从利差益角度来看,保险产品已经超越定期存款,和货币基金到同一量级了。那么剩下的要比较的:返回险锁定未来收益率和未来保障成本但牺牲流动性,消费险加货币基金组合流动性最大化但存在未来货币市场收益率下降和保障成本上浮的风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