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读课标、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对教学的指导不容小觑——参加人教版语文新课程培训有感

(2014-11-26 11:03:53)
标签:

股票

分类: 学习充电

http://s4/mw690/002hooYrzy6NUnvfa2nd3&690

111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市的小学语文新课程培训学习,感受很多。新课程实施已十年有余,我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应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理解课标、驾驭教材等等。然而,实际教学中却是说起来一套,做起来一套,仔细想来,不是我们的教师不愿改,而是不晓得从何改起。就语文教学来说,似乎人人都可以出来说道、指点、评论,原因就在于语文是我们的语言,须臾不可离开,学习、工作、交流、生活都要用到。这也就引发了教师的困惑,其实语文教师作为一个教学生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专业人员,其审视的角度应与其它人们看语文不一样,尤其是小学阶段。通过培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研读课标、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对教学的指导不容小觑。

首先,课标的研读应是当下最紧要的,要认真研读课标中“课程目标与内容”,自觉调整、修正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总认为课标离我们有些远,即使阅读学习也往往只关心学段目标,究竟如何完成这些目标,应完成到什么程度,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在什么环节中完成就没有深入思考了。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目标,课标先行,要明确学段中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语文综合学习等各个板块的具体要求,并认真予以实施。另一方面,备课时要围绕课标确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是最关键的,要做到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检测。课时目标的制定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行认真客观的学情分析后完成,课时目标应是全班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堂上达成的,课时目标还应是能够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训练的。由此可见,目标承载的东西是很多的,学生的语文知识的习得,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在一节又一节的课堂上,慢慢积累完成的。

其次,要切实进行教材研读,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材编写者依据课程标准、年段目标、基本学情、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等,把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或明或暗地提示在助学系统里。正确领会编写意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往往不会去悉心揣摩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的研读停留在浅层次上。一篇课文往往视节选一本书的某一个章节,如果不去读整本书就不会对这一篇章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不去读整个单元的内容就很难对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有精准的安排,如:对字词句的识记和理解运用;对段落的分析;对篇章的领会以及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等等都在体现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驾驭。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学会通过研读教材中单元导语、课前导读、课后思考题以及“小气泡”中的问题来引发自己的思考。这些细节编排都暗藏着编者的意图在期中,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先去思考这些问题,同时根据学情将这些问题转化成课堂当中学生应思考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实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千说万说,语文啊语文!真的是让我们难以禅透,像雾像雨又像风似的,看似摸得着实则是水中花镜中月那般的不堪一击。一天的学习着实短暂了些,但引发的思考却是极为深刻的,愿将自己的拙见说来分享,请看到此文的各位同仁多多指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