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应如何上? ——略读课的操作流程及实施要求
(2014-11-05 11:14:26)
标签:
教育交流研究 |
分类: 行动思考 |
略读课应如何上?
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课题中用“*”标示,有“*”和无“*”似乎就成了“略读”和“精读”的分水岭。而事实上,单从课文内容上来讲,精读和略读是没有多大区别的,略读课文同样文质兼美,耐人揣摩,这也正是这样,导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精”“略”不分。为了切实提高略读课的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当前我们的教学实际,特制定略读课的操作流程及实施要求。
从三年级起,教材中出现了略读课,略读课所占的比例由第五册书的25%到第十二册书的52%,呈现了逐年增加的态势,这就要求我们研究略读课的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重阅读方法”。对于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求有三:一是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二是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三是加强课内外联系,沟通课内外阅读,适度拓展和延伸。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二、专家观点
叶圣陶:“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阅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钱正权:“略读课文教学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绝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点,一课一得”;沈大安:“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教学步骤可分为三步:初读了解课文的意思,再读选一两个点重点学一学,三读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阅读,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和运用着眼”;崔峦:“略要真的略,精要真的精,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课标对略读有明确的要求,即粗枝大意,怎样才叫粗枝大意,需要好好琢磨”……
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们应把握好三个关键词:粗放、应有、自主。粗放就是要抓大放小,有所侧重;应用就是要以点带面,迁移运用;自主就是要放手阅读,体现个性。
依据“粗放、应用、自主”这三个原则,我们在教学策略上注重了以下的“三简四重”,“三简”为:
1.目标简明。要求略读课文中将目标精简,抓住重点。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单元导读”和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是依据,应以此为重点或主线展开阅读。
2.过程简要。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摒弃过度的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简约、要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间与空间。
3.引导简练。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最根本的要做到“放开”。为他们提供更开放的阅读,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使教学更突出,更集中。
“四重”为:
1.重回顾梳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回顾本单元教学目标、精读课文中目标的体现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运用。
2.重自主学习。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
3.重语言积累。积累是理解和表达的桥梁,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学略读课文,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量贮存语言信息,积累语言材料。
4.重迁移延伸。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使得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思想情感的深化……(3、4为二选一内容)。
三、操作流程
略读课的教学由以下五个环节组成,即:课前预习——利用导语,导入新课——预习检测,粗知大意——自主阅读,学法运用——总结提升,积累拓展。第一环节课下完成,第二环节课中实施。具体为:
1.课前预习
教师要精心设计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也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有以下三个内容:
(1)大声地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畅。
(2)认识生字、词语,对部分感兴趣的字、词进行摘记。
(3)运用“圈、划、批、注”的方法将字词进行标记,将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标记,对能够自己思考的内容进行批注。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更加细致的要求。
选做的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语言的积累,可以是作家的简介,可以是读文后的感想,可以是读文后的质疑等等。
2.利用导语,导入新课
(1)阅读导语
(2)明确目标
3.预习检测,粗知大意
(1)检测生字词
(2)了解大意
4.自主阅读,学法运用
(1)学生个性阅读
(2)小组合作讨论
(3)全班交流感悟
(4)教师小结点拨
5.总结提升,积累拓展
(1)课文小结
(2)单元回顾
(3)积累语言、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四、教学建议
1.利用导语,导入新课(3分钟)
⑴通过阅读导语,确定本课阅读重点和学习目标。
⑵教学目标确定后,寻找、推敲教学最佳切入点。
2.预习检测,粗知大意(5分钟)
⑴通过这一环节来检测预习的实效,主要是看生字认识了没有,词语大致理解了没有,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也可安排小组互查。
⑵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的大意。教师可设计填空题,或利用《两导两练》中的习题来完成,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概括大意。
3.自主阅读,学法运用(20分钟)
(1)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自读提示”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在书中空白处,记下收获或疑问。
(2)小组合作学习,互为补充。
(3)全班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4)老师适时引领学生赏析重点语段,走入文本,将对话引向深入,实现“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的效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是要设计有思维含量的导学问题,二是要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或前几篇课文学习中学到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
4.总结提升,积累拓展(12分钟)
(1)依据本单元、本课读写特点进行总结提升,或补充同类型题材进行拓展阅读,或积极寻找文中“补白点”,进行写作训练。
(2)依据实际情况组织全班交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