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攻略
(2014-01-08 16:02:07)
标签:
低段识字攻略 |
分类: 行动思考 |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攻略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进入小学后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应从此时开始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能力应从此时开始训练,而识字又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其根基的扎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后续语文学习。
一、遵循多认少写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哪些字是会认的,哪些是必须要会写的,根据教学要求严格执行,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可拔高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因此在具体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开展多样化的识字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1.拓展识字渠道和途径,激发学生的兴趣。每学一课,教师都会让学生家长帮助制作生字卡片,这就是一次极好的机会,因家长的文化背景各异,给学生提供的形近字,所组的词语也各有千秋,教师应抓住机会广泛交流。在一节《我是谁》的识字课上就“雹”“溉”两个字的形近字学生就给出了“苞”“慨”,而这两个字是教师预设时没有想到的,教师抓住机会让学生读出这两个字并说出所组词语的意思,同时给出该生家长高度的表彰并请孩子代为转达,这样的话不仅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全班学生都认识了这两个字,而且对该学生的家长也是极大的鼓励,家长资源的挖掘也就更加容易了。
2.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方面要在教室里营造识字的氛围,如利用板报、专栏、教室四周的墙壁将学生的字卡、字谜、书写作品等予以张贴,增加学生与“字宝宝”见面的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的生字识记;另一方面,建议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设立识字角,抽时间和孩子玩一些识字小游戏,并将游戏的方法、结果在家长会上进行交流,开展比比谁家孩子认字多的活动,赢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图书、画册等读物来丰富孩子的识字过程,增强学生的识字愿望。
3.《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识字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一是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来激发兴趣,多媒体课件以其灵动的美感,鲜艳的画面吸引着学生,特别是对汉字书写的指导有极大的帮助,教师要用好它;二是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识字效率,使学生识记的字不易遗忘;三是课堂上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丰富识字体验,从而保持器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学有所用是对学生识字效果的最好检验,也是学生必要的巩固和应用。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教师可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领学生遨游识字的天地,享受识字带来的乐趣。
1.相信学生潜能,强化识字效果。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估量的,很多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尤其是对于其感兴趣的事情。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总结识字的成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检验。如开展识字大比拼,评选“识字大王”活动,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开展成语接龙、一字开花等活动;开展课前的识字训练活动,利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识字成果展示活动;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引领学生阅读适合自己年龄的书籍,可以由此引发开展“讲故事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进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领学生走进广阔天地,展示自己的识字成果。社会是个广阔的大舞台,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投身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当中去展示自己。在学校,老师要引领孩子们去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去读一读校园内、走廊中、教室里那些文字材料,看后进行汇报交流,不认识的字可鼓励孩子们想办法知道;回到家里,家长可带领孩子到社区、到游乐场、到超市去走一走,看一看,把看到的,学到的在班级当中交流展示一下。这样,家校同步,孩子的识字量将会大幅度提升,而且可会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感受到是自带来的乐趣。
总之,低段的识字教学很关键,只要我们多想办法,多动脑筋,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为孩子们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