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读教材的必要性
(2011-05-06 18:09:25)| 分类: 行动思考 |
我们常说,无论从事的是小学阶段哪个年级的语文教学,高段也好、低段也罢,一定要通读小学各段的教材。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昨天听了三年级语文课《她是我的朋友》后,使我更加觉得通读教材的必要性、重要性及迫切性。
《她是我的朋友》讲述的是发生在战争时期的一件事,通过小主人公阮恒为受伤的小姑娘输血这件事让学生感受人间真情。故事发生的时间很特殊,如果能抓住这一特殊的时刻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小阮恒在生与死之间的艰难抉择,从而体会文章传达的人间有真情这一主旨我觉得更好。而四年级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传达的也是小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对战争的憎恨之情,两下相比较,不难看出,编者在通过我们教师向学生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形成勇于为朋友付出一切,要向全社会传递和平友爱之花等等,当然这是从人文性的角度去理解的。
再如,颂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勇于献身以及与科学有关课文也在各个年级有所体现,从高段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中段的《太阳》、《蝙蝠与雷达》乃至低段的《对子歌》等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的,都在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神奇,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感受科学家的执着求索精神。
不用一一例举,细细读我们的语文课本,你真的会发现很多很多。因此,我想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读一下整套教材,其好处有:
一是,可以让我们形成大视野。避免只顾眼前,只关注我们当下手里的那本书。
二是,可以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互映衬,理解编者的意图,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教学。
三是,教研活动时也已有的说。因为我们读了,所以会了解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研讨时能够引发更多的碰撞和交流,生成更多的认识和见解。
还有,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即将学到的课文,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等。
总之,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通读教材应该是执教的第一步!
后一篇:感恩母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