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宁波市民婚姻报告

(2014-01-17 09:31:15)
标签:

爱商学堂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13年,宁波共有17222对夫妇离婚在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不包括通过法律程序离婚的夫妻),远超过2012年的14874对,相比之下,2013年的结婚人数却是近六年来最低的,仅有46429对,比2012年整整少了7150对。而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复婚的人数却在升高,根据宁波市民政局的数据统计,去年全年共有3632对夫妇选择复婚,是近七年来最高的。
  这些数据的背后,又隐藏着人们对于婚姻、家庭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离婚率不断攀升的当下,我们又如何来经营自己的婚姻呢?本期我们请到了心理专家,宁波蓝弘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宁波爱商学堂主任周敏明,由他来为我们解读一下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
  A解读数据:当代人更关注自己的感受
  新侨报:你觉得离婚人数的逐年攀升,主要有哪几方面的原因?
  周敏明:我多年心理咨询和婚恋指导实践感受表明,当下离婚人数越来越多,实际上有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两个方面的因素。先说社会环境,现在社会对离婚宽容度大,离婚的手续和方法也变得自主、简单,随着离婚的人越来越多,离婚变得不那么负面了;另一方面,现代人社会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在增加,经营婚姻对人的要求更高了。从个人来说呢,第一当下人比较功利和现实,把这种心态带入婚姻,在婚姻里会过分追求自我感觉,一味索取和享受,理解、付出和换位思考就比较少;第二,现代人经营婚姻的能力偏弱,很多年轻人在婚姻里处理矛盾、解决矛盾的技能都比较差,不太明白婚姻的内涵,导致在情绪中爆发争吵,在矛盾升级和扩大化中离婚;第三就是现在离婚过程中,父母参与得也比较多,一旦父母参与进来,往往是包庇自己的子女。总而言之,现在离婚大部分是因为期待多,重满足,耐性差,能力弱,要求高。和谐的婚姻生活是围绕着处理矛盾和化解差异而推进的,有一个从吸引,到产生矛盾,再到平和、稳定下来的过程,需要时刻保持一种自我成长的心态。
  新侨报:去年结婚人数在下降,这是不是也是和现代人比较注重自己的感觉有关?
  周敏明:可以这么说。我觉得恋爱要进入婚姻,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有些人抱着一味满足自己的想法去谈恋爱,去相亲。他们总是奢望有一个人能集所有自己需要的优点,但是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这几乎是一种自虐式地去满足自己的交往模式,在相亲、恋爱的过程中也在消耗自己的能量。
  新侨报:可能也有一部分人是长时间地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的恋爱关系,比如可能恋爱谈了六七年,却一直没办法走到婚姻这一步,你对于这种情况又怎么看呢?
  周敏明: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不过往往恋爱很长时间进入不了婚姻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这些人的内心往往比较焦虑和矛盾,由于原生家庭或者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于婚姻里的一些副作用在内心进行放大,让他们觉得一旦结婚,快乐的日子就过去了,剩下的就是约束和痛苦;第二,有人会觉得自己“没玩够”,更愿意停留在恋爱的阶段;第三,他们在内心恐惧长大,他们只愿享受“权利”,收获两性关系里比较好的一方面,不愿意承担“义务”,去面对两性关系里“副作用”的一面。也有一种情况,恋爱三四年以后变成了“亲人”,很难往前推进,就只能耗着。一段好的关系,责任、亲密和激情是三位一体的,否则这段关系最后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走到尽头。
  新侨报:每年的复婚人数最近几年都有所增长,你觉得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周敏明:除了“假离婚”的那部分以外,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情感上希望复合的。根据我们中心的数据统计,去年与前年相比,要求复婚而来咨询的个案上升了32.5%。中国离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离婚大都是因为情绪的扩大化,有些还发生了不少“事故”,比如闹到单位、婚外情、暴力等等。但是离婚以后的三个月到半年是一个冷却期,这段时间有些人就会重新发现对方的好,于是有一方就会考虑复合。特别是当时做得比较过激的一方,往往率先想要去复合。这也证明了中国很多离婚的模式是因为情绪化,处理问题的时候缺乏理性而造成的,离婚也是盲目和仓促的。
  B
  婚恋知识,就好比驾驶技能
  新侨报:目前不少影视作品,特别是针对年轻人的婚姻家庭题材中,“闪婚”、“闪离”出现频率比较高,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问题也很有代表性,这是不是也是由于年轻人更注重表达自我,更注重自己的感受有关呢?
  周敏明:这个其实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是现在的年轻人信奉“我的婚姻我做主”,有时候,对于爱情的看法过于完美,过于个人化,可能会干脆以登记结婚这种直接的方式来表白自己的爱意,草率进入婚姻。第二,有时候子女会通过和父母不满意的对象结婚这种方式,表示想要脱离父母、独立自主的愿望。第三,他们内心对恋爱和婚姻还没想明白,觉得登记结婚和离婚都是很简单的程序,没有仔细想过这件事情会对双方造成的影响。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没有对错之分,但是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闪结”、“闪离”没有关系,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如果“闪结”之后发生了问题,又草率地单纯依靠离婚这种手段来解决问题,自己就得不到成长,以后的代价也会非常高。已经因为自己的冲动而犯了错误,那么离婚的时候更应该理智一些,经过慎重考虑再进行。糊里糊涂离婚,之后还可能糊里糊涂地再结婚,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新侨报:现在一些地区,也在效仿国外开展“婚前教育”,你对于这种做法,对于解决现在婚恋中出现的问题有帮助吗?
  周敏明:我们在车展上去看想买的车,一般都会做好功课、量入而出,经过仔细的考察,去挑选真正适合自己的车型,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实力,所以各类车型都会有自己的市场;但是婚姻里面,有人就很难慎重考虑,一门心思咬牙买“名车”。人在买车的时候会有理性,为什么在婚姻里面就缺乏理性呢?就是因为从小缺乏培养。我们现在也在建议,让婚恋教育走进大学。很多人对于婚恋,其实是观察父母的相处模式,加上各种书籍和影视作品,再者就是周围朋友的经验,通过这样三个方面“自学而成”,所以对于婚恋一知半解。一个从来没有接受过“驾驶培训”的人,要开车上路,是肯定要出问题的。即便出了问题,很多人还是会固执地觉得不是因为我的驾驶技能不好,是车不好。
  恋爱阶段“搞定”以后就“万事大吉”这样的想法,在现代社会已经不适用了。没有过去那样强大的外在社会舆论压力,现在要维持婚姻,靠的是“爱”和相互吸引。在婚恋中要明白三件事情: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要找一个怎样的另一半,以及我要过一种怎样的家庭生活。这三个方面搞清楚了,就好像驾驶中“应知”、“应会”、“路况熟悉”,这些事情都需要经过磨合、交流、深入了解,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高。我们的爱商学堂,每月也会通过婚恋沙龙和讨论形式来指导大家在实践爱中学习爱、提升爱、传递爱,以便更号地经营婚姻。
  C
    婚姻的目的在于自我成长
  
  新侨报:你提到婚姻中如果遇到问题,要理性地去看待,那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些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周敏明:这其实和驾驶汽车一样,要“一看”、“二慢”、“三通过”。“一看”是指要看婚姻里面遇到问题的时候,特别是你认为对方伤害了你的时候,也要有观望的态度,给对方一个机会,而不是很情绪化地采取强硬的方式。“一看”的目的是给对方一个时间,也是给自己一个时间,慢慢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让对方去考虑。“二慢”是说,要给对方一段较长的时间。其实有的时候婚姻里的矛盾都是源于彼此的生活习惯,要把习惯改掉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对方有这个决心,而且慢慢开始改了,你要有耐心,去陪伴、鼓励他。同时在这段时间里你自己也需要完成一个“功课”,那就是没有TA,一切能否自立、独处,如果做不到,就说明你已经过于依赖TA了,婚姻也就是失去了平衡。“三通过”就是当对方不好的方面已经改进,矛盾已经平复了,以后也不要再拿这件事情说事儿了。很多男女一吵架就开始翻旧账,本来事情已经解决了,结果激化出新的矛盾来。
  新侨报:你觉得,如今面对一个更加多元化的社会,经营婚姻的成功秘诀有哪些呢?
  周敏明:成功的婚姻第一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婚恋作为自我成长重要的平台来体验。甜蜜的恋爱是了解对方的一个很好的开端,而恋爱最好的结果是进入婚姻,而不是像很多人说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一个能知道付出和收获、权利和责任、快乐和苦恼是对等的人才是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熟的人才能收获成果。第二,婚姻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你去获得成长,享受只是成长的一种动力。所有的婚姻都会有争吵,所有的恋爱都会有痛苦和不如意的地方。对于对方的不满,其实也投射出自己内在缺乏的部分,也是让你不断地去学习宽容、理解、接纳,完善自己,增强彼此的吸引力,这样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第三,化解矛盾,处理冲突,是婚姻能走过磨合期的重要技能。简而言之,婚姻里要时时关注身边那个人的核心需求,不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如果对方的核心需求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你的婚恋一定是幸福的。
  新侨报:那么对于已经走到离婚这一步的夫妇,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周敏明:离婚并不可怕,但是很多人离婚最终的结果就是两个曾经相爱的人互相伤害,甚至波及到了无辜的孩子。如果双方已经没有感情了,想要结束婚姻,那么就尽可能地去化解其中的一些矛盾。离婚是夫妇双方的事情,但是离婚的影响却不能不波及到孩子。在离婚的时候,种下仇恨的种子,这样当孩子长大面对婚恋的时候,他们可能就无法自信、自然地对待另一半,也许会过度依赖、恐婚、自卑……我们知道雾霾天气会对健康产生影响,通过上千个案例的咨询工作,我却感受到,由离婚所造成的对家庭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不亚于雾霾对人身体的影响。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幸福,你需要做一个家庭友好环境的促进者,而不是污染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