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恨嫁女如何找归宿

标签:
爱商学堂 |
《咱们结婚吧》的热播让“恨嫁女”又成为了近期的热门标签。不过,与《粉红女郎》里的“结婚狂”这样一直积极主动渴望婚姻的女性形象相比,剧中女主角杨桃的“恨嫁”却显得有些“非典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不同于传统形象的“恨嫁女”,也让当下许多职业女性产生了不少共鸣。
“非典型恨嫁女”特色大盘点
1.优质
剧中:杨桃被夸得最多的就是漂亮,而且她也并非是个“绣花枕头”,先是就职于一家高级酒店,在事业遭受重创以后也能慢慢自己走出来,找到新的生活节奏。这样一个优质女却也“恨嫁”,让观众甚至都有些困惑。
点评:对于“非典型恨嫁女”来说,结婚其实并非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她有强大的工作能力,这并不是说住豪宅、开名车,而是有能养活自己的能力,工作时就捋起袖子,雷厉风行,下属喜欢,老板赏识;但也并非是一般感念里的“工作狂”,为了工作不修边幅。她的外貌或许不如高圆圆那样沉鱼落雁,但是永远会尽力保持在一种舒服的状态;与此同时,她们也讲究生活的情调和品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开心。只是,每当有朋友或同事结婚,或是被问及近期感情方面的状况,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恨嫁”这种小情绪像涟漪那样一圈一圈扩散开来。之前网络上传播广泛的“女上司受五一结婚潮影响穿婚纱上班”的新闻大概可以算作一个极端例子。
2.感情遭遇空窗期
剧中:杨桃被前男友欺骗,前男友不告而别,她却要面对前男友留下的车贷。在与果然成为一对欢喜冤家之前,虽然母亲给她安排了许多相亲,但是就是觉得不合适。
点评:腾讯女性曾经在去年的相关专题中采访过三位25岁左右的“恨嫁女”,她们都表示距离上一段感情已经有2-3年的空窗期。一段感情的结束带来的影响或许远比想象中来得深远,对于不少“非典型恨嫁女”来说,也许此时内心的创伤还没有过去,在潜意识里依然觉得自己没有做好准备开始下一段感情。
3.重“感觉”多于物质条件
剧中:虽然杨桃很想给自己找一个归宿,却也很反感母亲那种一直把自己像个物件一样进行推销的方式,面对母亲给她挑选的各种“高端”相亲对象,她也曾一再表示,条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感觉”。最后她的选择,也是条件一般,貌不惊人,但是给人感觉特别踏实,特别“靠谱”的果然。
点评:古人都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而在婚恋市场中,能将自己的需求分门别类往往是容易的,比如身高、月收入、有无房车等等,而最难的就是找个“有感觉”的人。“非典型恨嫁女”多是收入稳定的都市白领,对她们来说,她们客观上不需要主观上可能也不愿意由男人来“养着”自己,也不会像小女生那样容易被外貌所蛊惑,价值观、性格、生活习惯等等这些需要在长期交往过程中才能逐渐了解的特点,才是她们关注的重点。“感觉”也许是灵光一现,但是又和“一见钟情”有所不同,更多是在彼此深入了解对方过程中感情上的一种“质变”。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不少“非典型恨嫁女”虽然“恨嫁”,却也很排斥相亲这种多少有点赤裸裸地“明码标价”的交友活动。她们更习惯通过朋友圈子或者是出于兴趣而形成的小团体(比如旅游、运动等)来结识未来的另4.现实压力大
剧中:杨桃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她的“极品”母亲,更来自于职场。她被工作六年的酒店辞退,就是因为没有结婚,之后她的婚假和产假都会成为酒店的运营成本。而她的继任者,就是一个“早婚一族”,比杨桃年龄小,而孩子也已经过了需要特别操心的年龄。
点评:相对于情感需求,对于“非典型恨嫁女”来说,外界压力也许才是“恨嫁”的根本推动力。到了一定的年龄以后,“单身”变成了一出“人间惨剧”。且不说父母对婚恋问题的过度关心,逢年过节各种三姑六婆看似“善意”实则“八卦”的劝导,如今是否结婚还成为了影响女性求职的一大因素。不少女性沮丧地发现,影响她们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居然是几乎和工作完全没有关系的私人领域,不少人在面试时都遇到过问及婚恋及生育状况的尴尬情形。每当直面这些社会标准、舆论、年龄、家庭的压力时,她们就会感到自己徘徊在围城的边缘,好像围城就是天国,只要能够挤破脑袋冲进去,就能摆脱当下所有的烦恼事。
现身说法
王小姐 28岁 公司职员
不知道是不是爹妈都习惯记“虚岁”,今年他们越来越急切地想把我嫁出去。朋友间说“奔三”都是互相打趣开玩笑,到了爹妈那里就变成了“你都三十岁了,还没有结婚,以后怎么办啦”,好像我今年不结婚,一辈子都给毁了。实际上呢,现在都到年底了,我觉得过得也还不错吧,虽然和前男友因为异地分手了,现在一直是空窗期,但是生活上也算是“现充”啦。平时有空就和闺蜜去逛逛街,看看电影,或者是去运动一下,也会一个人窝在家里看看电影什么的,总之觉得单身的状态自己也是可以接受的。虽然如果周围有闺蜜或者同事结婚我也会隐隐表达一下各种羡慕、嫉妒和“恨”,其实如果不是我妈隔三差五提醒我得赶紧找个人嫁掉,但我也不太会有特别强烈的“恨嫁”情绪。基本上现在还是很排斥相亲,被我妈逼着去了几次,但是真的好讨厌那种一上来就问工作啊月收入啊,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标价待估的物件一样。我喜欢那种乐观、幽默、有责任心的人,但是就几次的相亲经历而言,见到的要么是虚伪做作,要么价值观上就谈不拢,每次结束相亲心情就很差。
指南
1.清楚要追求怎样的生活方式
“非典型恨嫁女”的生活有些纯粹,她们工作起来拼命如施瓦辛格,天真起来就像从没受过伤害的顽童,她们会有田园牧歌的小幻想,但还是能拿捏得住生活的节奏,回归到踏实的现实里。优质对她们来说,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不会轻易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将就”自己,而且即便不是为了觅得良人,她们也会积极地提升自己;而劣势在于,一般她们的标准会很高。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给自己贴太多的标签,人一旦给自己下定义,就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圈进某种身份里,自恃清高,浮得越高摔下来就越疼,就算受过伤,也不要以为自己就此一蹶不振了。比你伤得狠,比你的爱情更“狗血”的人多的是,所以受伤是难免的,重要的是如何吸取到恋爱失败的教训,重新变得光艳四射。
2.明白嫁人是嫁一种生活方式
现实生活可不像《大话西游》里,心上人在某个特别有意义的时间里踏着五彩金云风度翩翩地来接我。所以,在没有遇见自己的Mr.Right之前,多去尝试些不同的类型,就像吃菜多尝酸甜苦辣,不要给自己圈定非成熟稳重大叔不要,或者非花样年华正太不嫁,合适你的恋人,一定是打破你固有的模式,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就忽然的翩然而至,给你命中的契合。另一方面,也许许多人,包括很多“非典型恨嫁女”在内,都弄错了“结婚”的属性,它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开始。不要认为找个人结婚就完事大吉、完成任务,标志着自己可以“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为了结婚而结婚,万一不幸选错了人,其凄惨程度不亚于花了十年时间本硕博连读,好不容易工作了,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这一行,可能还不容易轻易转行。此外,婚后两个人共同生活,必然会面对许多之前毫无经验的琐碎的生活问题,这些都要慢慢适应和磨合,也许会带来很多婚前无法预估的摩擦和争吵。这些也是在婚前就需要充分做好心理准备的部分。
3.嫁人不一定就是生活的归宿
为了结婚而结婚,这事儿太普遍了,当剩男剩女几乎成了一种社会问题,越是被人关注,人们就越担心自己嫁不掉娶不到,最终,结婚变成了一个短暂的动词,永远地停留在了领证或者办事的那一霎,至于长久的后半辈子到底过得怎么样,没有多少人顾得上去考虑。过于追求着幸福的外在标志,却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把幸福遗失了。人们颠倒了主次,将原本没有那么重要的无限放大,把原本最为重要的继续弱化。那么,人们究竟是因为相爱才结婚,还是为了结婚而结婚呢?婚姻原本只是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竟然恶意篡位,成为了主导,爱情倒反而成为了一种附属品,可有可无可怜巴巴地摇尾乞怜。所以,你先要问问自己,你想要怎样的活法,怎样的伴侣去和你创造怎样的活法,这才是我们最应该考虑的。
专家宁波蓝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宁波爱商学堂主任周敏明点评
非典型恨嫁女找归宿问题是许多优秀女性普遍面临的问题,其实也就是如何才能组建自己认同的合适婚姻。婚恋中分三类女性,一类是自己不独立,看重物质、依赖男性的女性,她们在交往中找到能让自己依赖的人就会满意,往往中国男人在追求自己喜欢的女人时会表现“超常”,所以相对容易进入婚恋;一类是自己经济上独立、精神和人格上有信赖,也相对容易婚恋;第三类是经济、精神上都相对独立,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有独立的人格,如非典型恨嫁女就属于此类。她们的婚恋难度大的原因是,和她们在经济上、精神、人格上匹配的适龄男性很少,而且有部分这样的男性反而更希望找一个有依赖、温柔的女性。一方面她们很独立和有思想,但在婚恋中却传统和“老土”,还是希望找各方面比自己优秀或者强的男人,这样的婚恋市场是许多优秀女剩下的外部环境。
那么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非典型恨嫁女如何才能通过改变自我来找到归宿昵?从我的多年婚恋指导实践经验表明有效的办法有三点:一是拓宽候选对象范围,改变传统的男强女弱婚恋观,放宽标准,不要以经济、精神、人格、思想等诸多全面化标准来衡量,应该容许一到二个标准比自己低,相信自己有能力以后会让他成熟起来。二是如何能有效找到一位真正的潜力股。找对人的一个密码是,如果能以他的人格健康为标准,找一个内归因、有积极心态和有爱商的人,那么这样的男人给予时间,一定能和你匹配并会给你们的婚姻不断添砖加瓦的。三是从哪里找的问题,非典型恨嫁女更适合在各类兴趣爱好活动、沙龙、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等精神层次方面寻找,可能性会更大。
后一篇:如何平衡好婚姻中的双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