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波一项调查显示 冷战已成为离婚的重要原因

(2011-04-22 18:16:28)
标签:

东南商报采访稿

杂谈

http://s10/middle/7c74eb25ga3d79edc8eb9&690冷战已成为离婚的重要原因" TITLE="宁波一项调查显示 冷战已成为离婚的重要原因" />

1天、2天、3天、4天……每过一天,小毛就在日历上画一个圆圈。但在第82天到来时,她决定给自己的婚姻画上句号。

 

结婚还不到一年,这对小夫妻已经冷战82天。上个星期,两人在宁波市海曙区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平静地办理了离婚手续。

 

小毛和小施都是独生子女,读书时成绩优秀,在单位里也都是红人。但生活中,两人却过得一团糟,总是为谁做家务吵闹不休。

 

现在,小毛已记不清当初是什么原因导致冷战的,“后来,他经常在外面吃饭,也不发短信给我,见面当我空气一样,擦肩而过……”小毛自嘲般笑了笑,说这样的生活和一个人过没什么区别。

 

“眼下,冷战已成为消磨夫妻之间热情、透支情感的罪魁祸首,是宁波人离婚的重要原因之一。”宁波蓝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婚姻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周敏明说。

 

去年10月至今年5月底,宁波蓝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共接待56起已经离婚的情感咨询,其中18人是因夫妻冷战导致离婚的,占32%。

 

而同样的调查,在2007年上半年也曾进行过,当时因夫妻冷战导致离婚的比例只有17%-18%。

 

1/3的夫妻冷战次数增多

 

最近,宁波婚姻问题研究中心对400对进行婚姻咨询的夫妻作了问卷调查,结果36%的夫妻在近两年中出现冷战次数增多或者冷战时间延长的情况。

 

“如果把吵架看成是夫妻沟通的一种渠道,冷战就是切断这条渠道的一把刀。很多因冷战前来咨询的夫妻都有这种想法:宁可大吵一架,至少还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周敏明说。

 

周敏明说,前来咨询婚姻问题的夫妻中,至少有10%存在长期冷战(大于5天)的情况。

 

陷入长期冷战的婚姻本身就是极度危险的。今年初,庾澄庆与伊能静这对才子佳人的婚姻宣告破裂,离婚前,两人曾陷入长达数月的冷战。

 

周敏明说,曾有心理学家花了30多年的时间在预测离婚研究中发现,双方长期回避冲突(也就是冷战)是最容易导致离婚的。

 

上个月,美国某婚姻机构对3000对作婚姻咨询的夫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夫妻冷战”是他们遇到的第一大问题;其次为人品问题(如粗暴、赌博、自私等)和婚外恋。

 

宁波人为什么爱冷战

 

这与人的素养有关。在前来咨询的夫妻中,八成以上的人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其中一半以上有较好的事业或家庭环境。这些人的特点就是:个性内向、多虑、比较好强,要面子。

 

周敏明分析,冷战在宁波蛮有“市场”,因为宁波是一个商业气氛浓厚的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很务实,也很爱面子。当夫妻发生矛盾时,对那些既想保护隐私、维护面子,但又缺少解决矛盾的方法,同时算计离婚成本的夫妻,冷战便是为之付出代价最低的一种形式。

 

夫妻冷战不宜超过一星期

 

高明霞说,夫妻发生冲突时,叫“暂停”是比较理智的选择,而往往暂停会成为冷战的开始。理想状态是:有冲突时为了避免“战火升级”,可以暂停,但是最好在36个小时内双方能回来,继续讨论该话题(当然战后修复需要技巧)。如果36小时内不能回来,暂停就可能转变为冷战。一般超过20天,或在半年内有三次以上冷战的婚姻就容易亮红灯。

 

在宁波婚姻问题研究中心调查的400对夫妻中,他们的冷战时间普遍是5-7天。周敏明认为,一个星期是人的容忍度可以接受的底线,超过这个底线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家事没人打理,孩子缺少照料,从情感上,一个星期不沟通会形成隔阂,从生理上讲,夫妻生活一般以7天为一周期,如果在这个周期里一直没有夫妻生活,生理也会受到压抑。

 

但是,冷战没有明确的临界点,一般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冷战的时间要短一些。当发现冷战已成为生活习惯,双方感到婚姻非常灰暗、冷淡,夫妻间的基本生活功能都丧失的时候,就需要进行心理咨询或者婚姻指导。

 

冷战发生时

 

夫妻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合适?

 

如果有三张图,你会选择哪一张:

 

答案

 

合适的距离应该是第二张图。冷战时,两人不牵手了,但当一方把手伸出去的时候,另一方应该可以马上牵上。粘得太紧或者走得太开,双方都会感到不舒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