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0/bmiddle/002hiIf7zy6O5uwNnIt19&690
李贡平同志现任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2013年出版了《李贡平书法艺术》一书,现摘选部分内容,以飨读者。http://s12/mw690/002hiIf7zy6O5wt53XZ7b&690
序
淄博市副市长 张庆盈
继《李贡平扇面书法》和《李贡平书法作品集》相继面世后,《李贡平书法艺术》又要付梓出版了。贡平同志请我作序,我欣然应允,借此谈谈我对他个人和其书法艺术的一些认识。
贡平同志现任淄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党委书记、局长,自2001年三年援藏工作结束后,曾先后在市委宣传部、淄博日报社等多个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他政治素质好,大局观念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自我分管文化工作以来,更感受到他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开拓进取意识和组织领导能力,工作有思路、有办法,认真专业务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市筹备“十艺节”的过程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借势借力,协调组织全市文化系统戮力同心,强力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作出了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他的从政智慧,更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熟悉贡平同志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对其政声赞不绝口,对其人品更是无不交口称赞。他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作风正派,处事干练,心态平和从容,性格沉静内敛。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方面是他多年政坛的历练和秉性使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他常年痴情翰墨、临池不辍。
贡平同志对书法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是出了名的。最早知道他痴迷文墨是因为阅读他所著的《援藏日记》。不仅为他的拳拳之心和坚毅品质所感动,而且也感叹他的多才多艺。后来,随着交往渐多,了解到他在繁忙的政务之余,总是见缝插针,摒弃应酬,自苦心志,孜孜于书道的研习。2007年,他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沉潜其中,转益多师,自然多有收获。近年来,他的作品相继入选全国第二届草书展、第六届全国新人展等多个全国大展。一个政务繁忙的领导干部,工作有声有色,书法成绩斐然,这殊为不易。想来,其中必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
贡平同志在长期从事党政工作的同时,不仅自己坚持精研书艺,而且应邀担任了淄博市书法家协会(五届)顾问、淄博市画廊联盟顾问、淄博市老年书画学会名誉理事长、淄博市民进书画院名誉院长、稷下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务,热心书画公益活动,对淄博书画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文化主管部门的领导同志,他积极宣传和推介齐文化,广泛和全国书画界同仁交流、切磋。此外他更是积极推介本地书画名家,提携书画新秀,为繁荣发展淄博的书画事业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推进工作。
正所谓“镜不藏老”,书法是最容易看出书写者的性情和审美态度的。“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我以为,贡平同志的书法艺术和其人一样透着绵绵的书卷气。他的书法作品透露出来的气息,是端庄秀美,典雅中和,不激不厉。其作品线条流畅劲健,点画顾盼生情,章法错落有致,沉稳活脱,开卷行云流水,读来如沐春风。以我看来,这是其长期以来艺术积累、品质沉淀、修养凝结的结果,也是他以从政者的智慧,文人的情怀,书法家的悟性,将各种身份融为一体的必然。正因为他性格中的沉实,才能使其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中尊重传统,追索“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正因为有多年从政经历的锤炼,才能使其书法艺术沉下来,不浮躁,在气息、线条、结构、韵律上日趋完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沉思和实践又反过来完善了他的人格,促进了他的工作。可以说,贡平同志将工作、品格和兴趣爱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并使之相得益彰,这着实令人敬佩和羡慕,也是非常值得倡导的。
贡平同志正值盛年,精力、经验和热情都处在黄金期,无论事业还是书法艺术都在扬帆前行。可以说,《李贡平书法艺术》的出版是其书法艺术的又一个阶段性总结,更是其新的艺术探索道路的起点和开端。衷心祝贺他在事业和艺术上已经取得的成就,更期待他脚踏实地,砥砺前行,取得更大的成功。
http://s14/mw690/002hiIf7zy6O5xF2LuZdd&690
http://s13/mw690/002hiIf7zy6O5xymuSM4c&690
平和洒脱 风规自远
——感受李贡平先生的书法
刘小龙
说实话,在没见到李贡平先生的书法之前,我一直把他当作一个“官员”来看待。直至今年初夏在朋友的聚会上,见到他发在中国书法网上的几幅行书作品时,我才从心底把他当作了一个文人,以及一个书法道路上的朋友。
李贡平先生是我市高青县人,曾作为我市第二批援藏干部在西藏工作过三年。现任中共淄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淄博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淄博晚报社社长,淄博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淄博市新闻学会会长等职。在我看来,领导干部若要涉足书法创作,必须具备几个前提条件,一是要具有一颗平常心,能克服繁杂工作的惯性冲击,具有以静制动的内在定力和足够的耐性,以及恒心;二是要具有高雅脱俗的情趣,具有高超的审美眼光和艺术思维能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三是要具有宽阔的人文视野、坚实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知识结构。若是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仅就创作本身而言,无异于空想和奢谈,是很难进入书法门径的,更不用说成为一个书法家了。
令人钦佩的是,李贡平先生用他的作品证实了我的判断——他不仅具备这样的条件,而且在书法上进步之快,令人称奇。其实,因为平时工作较忙,事物繁杂,贡平先生很少有闲暇时间临池,故而读帖成为他学习书法的主要方式,只有晚上回到家坐到书房里,才能真正静下心来对临、背临、意临。他于书法的热情和执着,无论是他的同事、下属,还是家人、朋友,都是有目共睹的。更令人佩服的是,与众多初学书法者不同,他能在众多芜杂的碑帖资料中找到和自己兴趣相对应的范本,他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什么是主流和非主流的,然后潜心尽力地去临摹和消化,故而他在书法的选择上少走了许多弯路和盲目性,也足见其对书法的认识上,心明眼亮,体悟至深。在行草方面,贡平先生主要着力于“二王”、颜真卿、米芾诸家,潜心于古人,这是他创作的源泉所在。在创作前,他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整体,力求做到书法形式和内容的完美整合。为此,他总是事先把要写的内容加以深刻领会,即侧重“读帖”,以提炼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让这种内心的情境驱使自己的笔墨运动。在创作中,他总是尽最大可能发挥线条的功能,以流畅、圆浑、富有弹性的中锋运笔为主导,辅以肘、腕、指、背乃至全身的和谐运动,努力扩大笔触的差异和变动性,将提按、轻重、粗细、行顿、刚柔、长短、断续和疾徐等矛盾化为可视的节奏,统一在自己的作品中。观其行草书作品,用笔讲究,运笔洒脱,行笔流畅,注重轻重缓急、虚实相生的变化,收笔出锋均交待分明、干净利落,结字灵活,或长或短,或方或圆,因形就势,由势贯气,气韵生动,从而使整幅作品章法布局得当,疏密有致,收放自如,洒脱劲健,别具自我风貌。诚然,从书法的更高层次看,李贡平先生的作品貌似平实,横平竖直,中规中矩,但行笔走线却很见力量,体现了作者较扎实的造型基本功和对线的把握能力。其实将作品朝平实方向去写,是一个好的追求。平实是一种境界,是力避张扬、沉着入古的体现。在这一点上,当今许多书法作者难以理解深透,往往将作品向“狂”、“怪”方向看齐,结果“创造”出的作品难经推敲和品读,最终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因此说,李贡平先生于书法上对传统的朴实追求是当今学书者的正道,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弘扬。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李贡平的辛勤劳作赢得了丰厚回报,前几天,获悉他的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大展,真是可敬可贺!李贡平先生正当盛年,精力和热情都处在黄金期,只要持之以恒、不断领悟、不断积累,我相信假以时日,一定会迎来其艺术的新境界。
戊子年初秋于鲁中泉山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