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校为本、以生为主的教学研究制度逐步落实,全国各地各学校在改革中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今又在逐步推行新课改下区域样本的打造和推广。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对教育进行了更大的投入,学校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于是学校内部就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校的师资短缺,师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青年教师普遍存在专业成长内需与教学探究意识薄弱等等。这些问题的暴露,使得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而教研组长作为教研组的“当家人”,在促进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的实然角色与应然角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直接影响到了教研组建设的实效性。
一、教研组长角色的“旧”尴尬
1.“权利”尴尬
一直以来,教研组长在扮演着一个“官非官,民非民”的尴尬角色。在工作中,得到其他老师配合的,作为教研组长心情舒畅,“累并快乐着”。可碰上团体意识差的老师,工作开展困难不说,还会落得一肚子怨气。“加班加点,里外不是人”,这是所有教研组长的心声,更有教研组长总结出他的职责是:“夏季添水,冬季添煤”的角色。以至于,学校领导在教研组长的选拔问题上同样遭遇着一个尴尬的局面——“领旨者”寥寥无几,优秀的教师退避三舍,最终校长不得已挥起“尚方宝剑”——指派任命。
2.“引领”尴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校在教研组长的选拔上,考虑更多的还是老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工作责任心上,从而有比较多的缺乏教科研意识的老师坐在教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研组长的岗位上,造成了“引领”尴尬。
3.“协调”尴尬
有些教研组长教学能力比较强,有思想,点子多,喜欢策划一些有特色的教研活动,对新的教学和研究信息比较敏感,关注教研的实效和教师水平的提升,引领作用比较明显,但个别会因过于主观,在沟通协调方面出现问题,影响教研组建设。
二、教研组长角色的“新”定位
纵观教研组长以上几方面的尴尬现状,大多数教研组长的工作方式和策略同课程改革、校本研修的展开需求有差距。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研组长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他教师的成长呢?
1.要争做理念更新的尖兵
信息时代知识成级数海量狂增,新课程改革又催生出诸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等,加上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为适应这种日新月异的新情况,教研组建设理应将学习作为“组本培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研组长要担当起培训者的角色,必须“从我做起”,加强自培,勤学不辍,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的方式有很多,诸如:向同伴学习,“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向网络学习,可从浩如烟
海的信息中,吸收整合,为我所用;向书本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研组长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使自己的思想触角总是处于现代教育的前沿,为发挥组内乃至业内引领作用铺垫厚实知识底蕴。学习是教研组长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有效专业指导的前提。理想的教研组长要勤学不辍,让自己的这种终身学习
的精神,激励着周围的教师远离浮躁,走向课堂,走向网络,走向大师,与经典为伍,与时代同步!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学习的组织,努力营造一种弥漫于群体的学
习氛围,凭借学习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共同提高。
2.要争做人格魅力的典范
教研组长的人格是指以其自身生理素质为基础,在履行其角色的责任和义务中自觉形成
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中有多种动力成分组成,如需要、兴趣、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教研组长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应该有无限的热忱,持续的激情,志存高远,要有志成为本领域内的专家和教师成长的帮扶者。古人云:“德,国家之基也”。因此教研组长要以德修身,为人正
直,处世诚信,情绪高昂,对工作有热情,有韧劲,“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些经典品质的养成,有助铸就教研组长不断进取和献身教育事业的支持系统。
3.要争做业务精湛的专家
教研组是校本研修的重要阵地,就像部队的基层连队,是一个集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于一身的实体,
教研组长是这个实体的“领头羊”,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中坚力量。俗话说:“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抓好教研组长,就能带动一个群体,把校本教研制度
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崔允漷教授在2005年
国际课程交流大会上曾提到过:“真正的领导应该具有使人折服的个人魅力,使其他人自愿以自己为中心而追随左右。”教研组长要引导教研组的每位成员树立学习意识: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学习课程标准,学名家,学同行,研究教材教法,有序地开展
教学研究活动,在不断的反思中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从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校本教研氛围。他们的课,应该率先贯彻课改的理念,荡漾时代的活水,成为组内同行效仿的榜样,组外同事参考的坐标。优秀的教研组长总能以自己的行动告诉他的组员,投身教研,痴心改革,与生同乐,其乐无穷。在我校担负“二期课改”实验任务的教研组里,组长带头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带领着组员在研究和探索的状态下进行教学,在成功的经验里凝结生长点,在现实问题中探询突破点,在教育理论中索觅支撑点,在教育发展趋势中捕捉拓展点,教研组建设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4.要争做共享合作的赢家
21世纪是一个加强合作的时代,不懂合作就无法取得成功。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加强合作,寻找共同研究的课题,团结协作进行研究,相互了解,相互支持,共同提高。那么,教研组长的合作精神更不能少。教研组长上有众多中层干部,下有众多教师组员,处于“中间受挤”的位置,这就意味着:对于不同差异、甚至另类要学会尊重和接纳,要学会“求大同,存小
异”,要学会很好地与学校领导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学生合作、与家长合作,在合作中多赢共进。教研组长要对教学有成效的教师,积极总结其经验并及时推广。
就说我们学校的三年级语文教研组吧,组内的杨老师可以说在论文的写作上多有建树,于是,教研组长就请她在组内进行了关于论文写作的经验推广。教研组长也要对青年教师有计划地培育,使之较快地成为教学骨干。当然,教研组长也要对教学有一定困难的教师经常关心和指导,采取必要措施,使其不断进步。此外,教研组长还要协助校行政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努力调动教师关心学校、关心教研组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合作意识,发扬团队精神,开展传、帮、带工作,才能使整个教研组内可以互通信息,交流体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形成真诚合作、共享成果、共同提高的团结协作的教研氛围。只有这样的教研组才会激励着教师奋发进取,精益求精,全身心地投入到校本教研的工作中。
在新时期的教学大环境下,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的教研组长要脱掉俗气,洗去浮气,除掉匠气,要有厚积薄发的底气、愈挫弥坚的勇气、
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地充实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自我。只有具备了诸多闪烁着金子般耀眼光芒的品质,才能推动着学校的校本教研不断地跨越向前,无往不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