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原有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已经不能解惑,需要教师不段的去提高、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适应学生,而不再是采用原来的老套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纸张发黄的教案,一套一成不变的教条,从课前降到课后,没有学生参与,只是教师一言堂。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中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与世界接轨,各个省区市县一直到学校都制定了未来的5年规划、10年规划。对教育总体的发展、对学校的发展、对教师的发展都进行了详实的规划。就学校而言,可以说校长们是绞尽脑汁,想让学校突出出来、想让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壮大。让他们所在的学校齐头并进,后发赶超。与此同时,学校还专门制定了与之匹配的相关制度、规定,从严治学、从严治校。
然而事与愿违,在我们不但的完善学校体制的时候,不断的要求学生们的时候,不断的要求老师们的时候,我们只是从制度上,从行政命令上去传达、去实施,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真正的起到时效,最关键的就是我们的部分教师成为了一股强有力的阻力。
1、部分老教师的观念跟不上。适应不了新课改的观念,改变不了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教学理念。他们认为高考的指挥棒没有变,学生要参加高考,就必须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要把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到位。抹杀了学生的思维,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新课改中提出的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观念。
2、散漫想象严重。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的积极性,课前不认真备课,上课不管纪律,课后不改作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虽然执行,都只是浮在表面上,一般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心思不在教学上,缺乏责任意识,怕承担责任。没有奉献精神。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和正在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对目前学校教师的这种庸懒散慢浮的现象应该彻底进行根治,不能治标不治本。
一个学校的发展,如果教师没有活力,那就会阻碍学校的发展。所以从严治学,我觉得目前也应该从严治师。首先要更新教师们的观念,其次要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要让及时积极主动自觉的投身到教育教学中去,真正体现人民教师的形象,牢固树立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奉献意识。要时刻的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这样,学校的发展才会有出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