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当今幼儿美术教育的启示
(2015-07-16 09:21:15)
标签:
好老师淘宝店教育美术教案育儿 |
分类: 美术教案 |
当前,学前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随着幼儿人园率的不断增长,学前教育的
质量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
布,对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正确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对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态度的特有方式。
品——“可爱的长颈鹿”。每张作品中都有1-2个侧面直立的长颈鹿,且长颈鹿的头部都朝
着同一个方向,在长颈鹿的左右两边都种着1-2棵树……比较每一张作品中长颈鹿的造型、
涂色以及背景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作品背后教师的范例以及教师示范幼儿临摹的传统教学
方法的影子。虽然这些作品中的长颈鹿都画得“有模有样”,幼儿的涂色也相当不错,但是
我们难以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幼儿的感受、幼儿的发现以及幼儿的个性创造。实则,这些被
认为“画得很不错”的作品对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因为这是成人的思维特点和
表现方式,并非是来自幼儿的个体体验,是成人将长颈鹿模式化的符号取代了幼儿表现长颈
鹿的个性化符号或图像,束缚了幼儿自主表现和想象的空间,剥夺了幼儿对长颈鹿的独特感
受和体验。因此,幼儿美术教育不应该以幼儿对技能技巧的习得为目标,而应该把激发幼儿
审美情趣和表现创造欲望作为美术教育的出发点,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塑造完整的人
的教育。
(艺术兴趣)和艺术能力(感受和表现创作的能力)这两个方面提出了四项目标:喜欢自然界
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和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其中三项目标都用了“喜欢”一词,凸显了㈠隋感态度”在
幼儿艺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专家说,我们现行的很多幼儿美术教育都在教幼儿如何画
画而不是喜欢画画!这一说法值得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深思!重技能轻感受、重技能轻创造,
最终将会使幼儿丧失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美术活动成为一潭死水!
它综合概括了幼儿发展以及幼儿园教与学的问题。《指南》的每一项领域目标下都有与之相
对应的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典型行为的表述,它为教师理解和运用《指南》提供了可借鉴、可操作的文本资料。教师必须对这些幼儿发展的典型性表现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真正将《指
南》精神贯彻落实到实践中。
中必然表现出的行为;典型性表现是指这个年龄阶段中儿童学习与发展方面“一般”具有的
特征,并不排除个别性、特殊性;典型性表现不能包揽幼儿行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不能将典型性表现作为一种测量评价的工具。
标,3-4岁幼儿的典型性表现为:能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大体画出自己想画的人或事物。这
是一般幼儿在这一年龄阶段普遍具有的美术表现和创造能力,但是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也可以
看到个别心智相对成熟的幼儿已经能用2个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以表现人(头和身体为圆形
和椭圆形组合,四肢等其他部分仍以线条表现),同样也有个别幼儿还停留在纵横线的胡乱涂鸦阶段。
发展特点,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需要和能力,可以针对儿童的特殊行为进行个别教育。
标,并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手的动作的灵活与协调以及使用工具这两个维度提出了幼儿
在各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如:
离不开手的活动,美术活动更离不开手的参与。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就
是学习使用工具。只要我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幼儿手的动作能力就可以在各种相关活动
中自然地得到锻炼并获得发展,再则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发展可以满足幼儿个性地表达内心感
受和体验的需求。
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标。《指南》从“书面表达技能”发展的角度指出,小班、中班、大班幼儿依次表现出“喜欢用涂涂画画表达一定的意思。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一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的梯度发展顺序。同样,幼儿美术表现和创作水平的发展一般表现为:在涂鸦过程中得到满足一关注命题所表现的情景斗关注情节表现。可见,幼儿语言发展与幼儿美术表现和创造的梯度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过程,主要包括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
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也可以在感知具体事物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展。观察能力的提升将直接推动幼儿的表现和创造意识更加深入。同样,幼儿艺术表现能力
也受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的制约,并同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的能力同步发展。
它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努力营造相互尊重的氛围,保护幼
儿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提出适度挑战的目标,支持幼儿的自主表现和创造,所有这些都与“人际交往”中提出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的发展目标相契合。
透的。教师应该整合不同领域的教育,加强和促进各领域之间的发展联系,推进幼儿身心
全面地、协调地的发展,这体现了《指南》所倡导的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的
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