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越位的三大表现
很多幼儿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沟通越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距离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人际沟通的空间距离;话题越位,即没有正确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话题和内容;权限越位,即没有正确把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范围,混淆了“公事”与“私事”之间的关系。
距离越位
李老师文文静静,为教育好孩子、服务好家长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有的家长却私下里说不太习惯与李老师说话。因为李老师说话的时候与家长离得比较近,如果家长默默地往后撤出一点空间,李老师为了让家长听得清楚,就会不自觉向前靠近,而家长又不好意思打断她,于是只能暂时忍着。与此同时,幼儿园里还有一位白老师,也不太注意保持与家长间的交流距离。她有时会压低声音以说悄悄话的形式跟家长交流,其实说话内容也没有什么不适宜公开的,可能是她觉得应该对其他人有所回避才采取这种耳语的说话姿势,但是这种姿势并不雅观。
1.人际沟通需要适宜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沟通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的沟通才会更加礼貌和文明,也更容易被人接受。沟通双方人际关系的亲疏决定着空间距离的远近。人类学家划分了四种距离,每种距离都应与沟通双方的关系相称,否则就是不礼貌的,甚至会引起沟通一方的反感。15厘米之内为亲密距离,
适宜亲人和亲密的朋友之间,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46~122厘米为个人距离,适宜熟人之间,表现为能够相互亲切握手,沟通时比较具有分寸感,与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更靠近122厘米一端;122~370厘米为社交距离,适用于面试、讲座等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370~760厘米为公众距离,这是公开演讲的距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适宜采取46~122厘米的个人距离,以至少不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说话时的呼吸为宜。
2.与家长沟通属于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
根据沟通发生的场合,可以把沟通分为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和私人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正式沟通是指在工作系统内,依据一定的工作原则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比较正规。与家长的沟通属于幼儿园工作内容,是公共场合中的正式沟通,要求教师的沟通言行大方得体。耳语是凑近别
人耳朵小声说话,已经达到亲密距离,属于私人生活场合中的非正式沟通方式,不适宜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如果有在场的其他人不宜知道的交流内容,可以选择人少安静的场所或者另选时间交流。
3.非言语沟通姿态要符合教师身份
人们在言语沟通过程中通常会伴随一些非言语沟通方式,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动作手势和身体姿态等,这些肢体语言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职业习惯。幼儿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既活泼又认真、既放松又严谨的综合素质,并通过文雅的非言语沟通姿势表现出来。即使在长期的家园共育中,教师与家长已经建立了友好、融洽的沟通关系,也要与普通的私人交往有所区别。不是说关系一好了就没必要重视这些“形式"了,因为虽然正在与教师沟通的家长只有一个人,但是看见教师在沟通的家长却有很多人,所以教师要注意保持自己的仪表和仪态,以维护好教师形象。
更多精彩视频、文章,请点击登录【好老师淘宝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