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

(2013-01-02 17:00:28)
标签:

老师

入园准备

儿童教育

策略

教育

分类: 家园共育-牵手两代
沟通是家园共育的基础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
    诚诚,现在上幼儿园小班。他很聪明,主动表达的能力也比较强,但是由于受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的局限,他说的话常常真假参半。这天下午妈妈把他从幼儿园接回家后,他对妈妈说,在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把我放在旮旯里,不让我学英语”。还说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不让我玩,老让我跳,老让我蹦”。妈妈并没有听信诚诚的一面之词,而是在第二天向老师了解了情况。原来,英语老师是幼儿园外请的,并不认识班里的小朋友,她教英语的时候是随便排的座位,碰巧把诚诚安排在边上了;而在户外活动的时候,诚诚作为超重儿童参加了幼儿园专门设计的训练课程,教师根据他的体质状况设计了专门的体能训练活动。所以,从现场描述的角度来说,诚诚说的话是事实;但是从教育情境的角度来说,他的话并非事实。听了诚诚的话,诚诚的家长之所以没有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有偏见,是因为诚诚的老师经常与家长经常沟通的原因,而且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
    平时,利用接孩子离园的时间,诚诚的老师会及时地与诚诚的家长讲讲诚诚当天发生的事。比如,有一天,诚诚喝水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在另外一个孩子身上,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是保育员洒的。而当时,保育员正在活动室的另一角落里打扫卫生。那天下午离园的时候,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诚诚的家长,并对诚诚家长说,这孩子很聪明,他知道做什么是对的,做什么是错的。一旦犯错了,为了怕大人批评或者责备,他会把自己从错误中“摘"出来。这个很正常,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此外,他们还往往把假想的当成现实。所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要了解清楚情况,
再慢慢引导孩子。
    上述案例中,教师到位、得当的沟通让家长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心、了解到孩子的特点,所以家长才不会轻信孩子的一面之词,从而避免了种种误会的产生,为家园共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很多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并不到位,导致出现了家园矛盾,如沟通不足造成的沟通缺位、沟通过度造成的沟通越位等。
更多精彩视频、文章,请点击登录【好老师淘宝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