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园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新生人园初期,我们经常听到幼儿对教师说:“我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有时,在一天当中会多次地重复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在离园环节中部分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被接走了,这样的情绪反应会更加强烈。作为教师,我们要怎样解读幼儿的情绪?问题背后反映的又是幼儿什么样的心理期盼?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安抚和疏导……由此,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离园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实施及时、有针对性的策略引导,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托、小班幼儿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托、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一天见不到家人,离园时会有许多的情绪反应,进而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活动和表现。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
问题诊断
离园是托、小班幼儿最快乐、最盼望的时刻,特别是新生来园初期,他们的这种表现更加明显。这种急切的心情可能会导致托、小班幼儿在离园时都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渴望见到家人,心情着急
幼儿人园初期,在他们离园时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一见到家长。就跑着扑向家长的怀抱,有的不停地叫妈妈,在妈妈的脸上亲了又亲;有的会一下子扑到家长怀里,委屈地大哭一场;也有的会一直让家长抱着走回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幼儿初到幼儿园,周围环境的变化,让他们感到陌生和无助,甚至出现心理焦虑。等到父母采接时,紧张不安的情绪瞬间得以释放。再有家长想见到孩子的急切情绪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幼儿的离园情绪。即使到了小班阶段,个别幼儿因父母接得比较晚,看到同伴陆续被接走,情绪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2.整理、归位意识不足
托、小班幼儿的离园整理,基本上是玩具散落一地、小椅子东倒西歪、自己的物品不知道带走,家长来接时把手里的东西扔下就走。之后的整理工作多数需要家长和教师帮忙。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方面是因为托、小班幼儿年龄小,各方面技能准备不足,规则意识、归位意识都比较欠缺;另一方面是因为离园时幼儿急于见到家长,没有心情收拾整理。再有,就是平时家长包办代替多,幼儿没有自己整理的意识和习惯。
3.没有建立安全感,不能投入地玩
有的幼儿在离园时间不离开教师半步,嘴里反复说着同样一句话:“给我妈妈打电话’’、“我要找妈妈”;还有一部分幼儿不参加任何离园活动,或者眼睛一直盯着门口,或者抱着自己依恋的物品呆坐。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幼儿还没有与教师建立起真正的依恋关系。从幼儿的天性来说,他们对幼儿园的玩具、游戏应该是很感兴趣的,但因缺乏安全感导致他们并不能投入地玩。等到家长来接时,他们觉得安全放心了,所以就会缠着家长和自己一起玩,久久不肯回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