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环节中的问题诊断与应对
带过新生的教师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刚人园的托、小班幼儿一到午睡时间就哭成一片,有的要找妈妈,有的吵着不睡觉……再看教师,怀里抱着一个,手上领着一个,好不容易安抚下这个终于入睡,那个又已醒来哭叫……每个人都恨不能自己有分身术。然而,在教师的精心引导帮助下,人园两周后午睡状况又会大不相同,此时幼儿大都能不哭不闹、独立入睡。这种效果是如何达到的?托、小、中、大班幼儿在睡前、睡中、睡后各存在哪些问题?教师采用什么样有效的策略帮助解决?本节将从问题诊断、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托、小班幼儿的问题诊断
午睡环节中,托、小班幼儿在情绪适应、独立能力等方面需要教师做更加细致的引导和帮助,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发展水平,使其愿意在幼儿园午睡并逐步达到午睡自理。
问题诊断
刚人园的幼儿离开家人陪伴,独自在幼儿园午睡,从开始的哭闹到逐步适应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脱衣、上床、入睡、起床等都需要教师的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小班,幼儿对午睡就会有了良好的适应,大都能安静、按时午睡,能够自己脱下较轻便的上衣、裤子、鞋子,并放到指定位置,形成了独立午睡的习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1.入睡困难
刚人园的托、小班幼儿一到午睡时间就会比平时哭闹得更加厉害,原因有多方面:一是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原有的午睡秩序被打乱,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再加上对家人的依恋和对教师没有建立起信赖感,心理上感觉非常不适应,缺乏安全感。二是每个幼儿在家的午睡习惯不同,有的需要成人抱着、陪着才能入睡;有的午睡时间与幼儿园不一致;有的甚至没有午睡习惯,对午睡非常排斥,不肯上床;有的午睡时要抱着依恋物才能入睡;还有的因为自我服务能力欠缺,如不会穿脱衣裤等,产生畏难心理,不愿午睡。因此,午睡时会出现幼儿哭声不止、教师应接不暇的情景。
2.不会盖被子
有的幼儿会把被子横在身上,有的幼儿会把脚露在外面,还有的幼儿不知道裹严被子,很难保持被窝的温暖,容易因此而着凉。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一是因为托、小班幼儿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大都分不清被子的长和宽,对盖好被子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还不能理解;二是被子过大或过重,幼儿手部力量不及,盖被子难度较大;三是自我服务能力欠缺。他们在家睡觉大都是成人帮助盖被子,独立打开被子、钻进被窝的技能和方法没有得到炼。
3.穿,脱农服有困难
托、小班幼儿穿衣服和鞋袜时经常会穿反,秋冬季节脱套头毛衣等比较厚重的衣服时也明显感到困难。原因在于:一方面幼儿受认知水平和动作发展的限制,分不清衣服的前后和左右,从而出现穿反衣服和鞋袜、脱不下套头毛衣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成人包办代替过多,教育引导缺失。幼儿穿脱衣服遇到困难时,成人马上代他去做,而不是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或引导他掌握正确的方法解决。因此,当幼儿独立面对穿脱衣服时困难重重。
4.不会求助
托、小班幼儿午睡时出现流鼻血、肚子不舒服、穿不上衣服等情况会突然大哭,憋不住尿在床上或大便在床上时也不会告诉老师。其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幼儿不会求助,只会本能的用哭叫或等待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无助。二是性格胆怯,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不敢向教师求助
5.个别幼儿午睡时喜欢玩小东西
个别幼儿在午睡前或醒来后喜欢玩一些小东西,比如,有的幼儿将户外活动时捡到的小石子或小树枝装进口袋,午睡时悄悄拿出来玩。还有的幼儿将小玩具、线头、发夹,甚至将活动区的豆粒或小玻璃球带进寝室,躺下后藏在被窝玩,有的还将其塞进耳、鼻、口中而导致危险事件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一是托、小班幼儿正处于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喜欢玩一些细小的东西。二是他们睡前和醒来后会
感觉很无聊,摆弄这些东西作为消遣。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才会出现一些危险事件。
6.酲来后不能安静,影响同伴
托、小班幼儿睡醒后往往不顾及周围环境,有的会自言自语,有的用手去碰触还未睡醒的同伴,还有的则不管不顾大声喊叫“老师,我要尿尿”等。其主要原因是托、小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强,白控力较差,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7.尿床现象时有发生
午睡时有的幼儿偶尔会尿床。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唤醒水平较低,睡眠过程中有便意时不能及时醒来;二是个别幼儿因为入睡前玩得太累或兴奋过度,睡眠过沉,也会出现尿床现象;三是家长没有为幼儿养成及时排尿的习惯。
由此可见,解决刚人园幼儿的睡前情绪问题,使其愿意在幼儿园午睡;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穿脱衣服鞋袜,掌握基本的穿脱方法;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午睡习惯,是此环节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仔细分析解读其现象背后的原因,从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发展、习惯养成等多方面考虑,采取有效的策略逐步加以解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