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的秘密:第十四章  人格的替换

(2011-11-24 09:23:28)
标签:

好老师tv网

育儿知识

亲子教育

家庭生活社区

家园共育

教育

分类: 家园共育-牵手两代

    一个成人可以通过处于儿童地位上进行活动来代替儿童,但也可以通过微妙地把他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儿童来代替儿童。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不再是儿童在行动,而是成人借助儿童在行动。

夏尔科通过在他著名的精神病医院里所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通过催眠术可以替换癔病患者的人格,这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他的实验似乎削弱了以前被当作是人性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即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的观念。但是,夏尔科从实验中证实,这种强烈的暗示也可以给予被试者,使他失去自己的人格,接受催眠师的人格。

这些实验,虽然数量有限和仅在诊所里进行,但为新的研究和发现,例如论述分裂人格、潜意识、升华的心理状态开创了道路。

    在童年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感官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他特别容易受到暗示。在这个时期,成人能够悄悄地潜入儿童之中,用他的意志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产生变化。

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发现,如果我们过分热情或者用夸张的动作给儿童示范如何做某些事情的话,儿童自我思维和判断的能力就会受到压抑。可以这样说,这种活动跟应该支配自己的儿童的自我分离,而由另一个自我继续下去,虽然这个自我更强有力,但它并不属于儿童。这个外来的自我有力量剥夺儿童自己的不成熟的活动手段。通常成人并不愿意这样做。虽然他能够通过所谓催眠的暗示支配儿童,但他并不希望,以至不知道他在这样做,甚至也没有意识到这种影响的存在。

    在这方面我个人碰到的一些例子可能是很有趣的。我曾经看到一个2岁左右的儿童把一双脏鞋子放在白床单上。我没有多加思考就冲过去拿起鞋子,把它们放在房间角落里,并说:“它们是脏的”。然后,我用手把床单上放过鞋子的地方掸了掸。自这件事之后,这个小家伙无论何时只要看到鞋子就会奔过去说:“它们是脏的”。然后他又会走到床边,把手按在床上,似乎在把它弄干净,虽然鞋子并没有在床上放过。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天,一位年轻妇女收到一个包裹。她对这件礼物表示很高兴,打开后发现盒子里有一块丝手帕,就把这块手帕给了她的小女儿,还有一只喇叭,她就放到嘴上吹起来。这个小孩高兴地叫起来:“音乐!”隔了一段时间以后,只要这个小孩碰到一块布,就会微笑着说:“音乐!”

成人的禁令很容易对儿童的活动产生一种约束力,但在刺激儿童的反应时,这些禁令并没有如此显著的作用。这种约束性的影响主要来自有教养的和善于自我约束的成人,尤其是来自那些文雅的保姆。有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个4岁左右的小女孩单独跟她外祖母住在乡村庄园里。这小女孩显然想打开花园里人造喷泉的龙头,以便能看到喷水。但正当她要这样做时,突然把手缩回来了。她的外祖母鼓励她开龙头,但这小孩回答说:“不,我的保姆不喜欢这样。”于是这位外祖母试图说服她,对她说我允许这样做。一想到能看到喷水,这个小孩既高兴又满意地笑了起来。她伸出了手,但是并没有开龙头,又把手缩了回来。并不在场的保姆的禁令比就在这个小孩身边的外祖母的邀请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有点类似的一个例子是有关一个稍大一些的孩子,他是个7岁左右的男孩。当他坐着并看着远处吸引他的某种东西时,他站起来准备朝那个东西走去,但是,他又退回来,坐了下来,似乎他由于无法克服的意志动摇而感到痛苦。谁是阻止他起步的“主人”呢?没有人知道,因为这种记忆甚至在儿童的心灵中也已荡然无存。

 

热爱环境

 

    儿童对暗示的敏感性可以理解是一种内在敏感性的扩张,而内在敏感性能帮助儿童心理的发展,并可以称之为“对环境的热爱”。儿童是一个热情的观察者,他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为所吸引,进而模仿它们在这方面,成人可能有一种使命。他可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鼓舞,是一本打开的书,通过这本书儿童可以学会如何指导他自己的活动。但是,如果成人要提供正确的指导,他就必须始终平静地和慢慢地行动,这样,正在注视着他的儿童就能清楚地看到他的行为的所有细节。

 

    如果成人不是这样做,相反屈服于他自己的自然脾性,那他就不是鼓励和教导儿童,而是把他自己的快速的节奏强加在儿童的心灵上,通过暗示的力量使他自己代替儿童。

 

    即使是感官对象,只要它们是有吸引力的,就能对儿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暗示性的影响,会象磁铁一样引出各种各样的活动。一部记录了莱文(Levine)教授的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的电影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他的实验目的是,识别来自我们的一所学校的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同一物体的不同反应。这两组儿童年龄相仿,来自于同样的背景。桌子上放满了许多不同的物体,包括一些我们设计出来供儿童运用的感官材料。

 

 

 

★★★上好幼儿园,小班家长必看★★★

入园前的准备——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顺利适应幼儿园——幼儿入园的焦虑

幼儿家长如何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 

 

★★★上好幼儿园,中班家长必看★★★

幼儿同伴冲突处理与幼儿情绪处理技巧  

幼儿的兴趣启蒙与兴趣班

幼儿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处理与矫正

 

 

★★★上好幼儿园,大班家长必看★★★  

   儿童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儿童良好的注意力的培养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

 

ENTER

 

                    

 

本电子书籍由好老师TV〗工作组收集整理制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访问我们的淘宝店
http://haolaoshi.taobao.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