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无处不在  ——读《跳出教育看教育》有感

(2017-10-31 21:17:42)
标签:

教育

跳出教育看教育

心系教育

教育无处不在

分类: 读后感

教育无处不在

——读《跳出教育看教育》有感

对于一个心系教育的人来说,教育是无处不在的,他总能从看似平常的事物中抽取出与教育有关的规律和方法来。这是我阅读王晓春老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一书的最大的感悟,也是值得我效仿的做法。

王晓春老师从广播中收听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对话节目《冬吴相对论》,他把每一期对话的内容做了整理,运用自己深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功底,挖掘出了许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方法和经验,值得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思考和借鉴。

例如《冬吴相对论》节目里的一句话“所谓经济繁荣其实就是一句话,就是让所有的人都有事情做。”王晓春老师就从中联想到了教育和教学也是这个理,由此写出了《别让学生失业》这篇文章。

王老师说:“所谓好的班级、欣欣向荣的班级,说到底,也就是‘人人有事做’,大家都没有闲着,都奔自己的目标在努力,没人‘失业’。这样的班级自然乱七八糟事就少多了。”王老师还提出了不让学生“失业” 的具体做法。一是“

把课堂尽量上成活动式,甚至游戏式的,这样上课,每个学生都能找自己的位置,都有事干,就没有‘失业’问题了。”二是“如果做不到这样,中策是分层教学。”三是允许课堂上一些同学做其他事情,比如看课外书、画画等,只要不打扰他人上课就行。

运用王晓春老师的思维和方法,我也做一回“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达人。

我晚上没事的时候,经常与同伴一起去人民广场跳健身操。我已经坚持跳了三年多。在这三年里,我曾经加入过三个跳健身操的团队,现在我稳定在一个以中年人为主的团队里,自由地、畅快地健身,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健身带来的好处,体重减轻了,体质增强了,心情更加愉快了。

最初,我加入的是一个以老年人居多的健身操团队,健身操的教练是一位年过六旬的男子。他的身材高挑,偏瘦,做的动作不是很规范,但是应对健身的老头和老太太们已经足够了。他的教练特点是以示范为主,别人跟在他的后面学,他很少教分解动作,他总是伴着音乐节奏做完整套操,有一些变化多且快的动作很多人就学不会,跳起来时就像是群魔乱舞。而且他不太愿意跟人交流,只顾自己做,别人学不学,学成什么样子他都不管。累了他就站在一旁抽烟,有时候烟味飘过来很刺鼻,令我这个对烟味很敏感的人很不舒服。

这个健身团队里还有一个霸道的老太太,总是大声呵斥新加入的健身者,嫌他们不会做,撵他们到后面去,令许多新加入者望而生畏。

我和健身同伴一商量就决定离开这个团队,另外寻找健身场所了。

我加入的第二个健身操团队里没有教练,领头的是从第一个健身操团队里分离出来的两个大姐,她们自身跳得也不怎么规范,但是她们自己花钱买了音响设备,认认真真地学习,领着大家做。这个团队气氛祥和,没有江湖义气,没有高低贵贱,做得好没人夸你,做得不好也没人嫌你,就是那种放养式的,自由自在的松散的团队。在这里做操心情很放松,很自在,但是水平得不到提高,而且她们选的场地的地面凹凸不平,一套操做下来后,脚底、脚踝和小腿都很不舒服。在这个健身操团队里待了不到两个周,我就又“跳槽”了。

我在第三个健身操团队里健身已经两年多了,我之所以愿意在这里长期坚持,主要的原因是教练好、场地好、同伴好。

这里的教练是一个五十岁出头的男子,身材健美,动作做得规范到位,重要的是他教队员分解动作,而且还善于个别指导,对于新来的学员也很耐心,还善于表扬鼓励队员,对于做得规范的,进步快的,坚持不懈的,他都会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大家感觉到进步的愉悦;对于做得不好的,不认真做的,他也会批评几句,让人不会太懈怠;对于那些实在是没有运动天赋的人,他也就一笑置之,任由他们在队伍后面胡乱动作了。

这个团队选的场地是公园里的环岛,地面平整,前面邻水,后面是一片小树林,周围全是绿化带和各种花草,而且周围没有居民楼,音响开大一些也不会担心扰民。

这个团队的同伴以四十岁到五十岁年龄段的人居多,活力四射,他们选的健身操也特别有活力,跳起来整齐、优美,运动量较大,而且成员的文化层次较高,相对通情达理,不搞小圈子,不搬弄是非,大家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从我的健身经历中也可以总结出做教师、做教育的启示如下:

一个优质的学校首先得有业务水平高,有爱心的领导和教师。领导能够率先垂范,善于引领、激励和评价,教师教学能循循善诱,准确示范,个别指导,允许学生学得慢一些,允许有学不会的学生存在。教师与学生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成长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大家都心情愉悦,精神振奋,教育教学成绩也一定是优异的。反之,一个动辄对教师横加指责的校长,一群动辄就体罚、谩骂学生的老师即使培养出清华、北大的高分学生,这些学生也不会走得长远,这个学校也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教育教学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一个脏、乱、差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真正优质的人才,在负能量笼罩的气氛中也不可能培养出精神高尚之人,所以校园的卫生状况、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也会对学生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句话说:“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古语,都说明了环境及朋友圈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力非常之大,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展翅高飞,一定要与雄鹰为伍。每个人都要精心为自己选择同伴,家长更要为孩子的成长选择好同伴。

阅读《跳出教育看教育》,我常常想起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对问题有一个更加清晰深入的认识,必须跳出身处的环境或改变看问题的视角或变换角色,这也是我阅读本书学到的一个处理纷繁事物的一种思维方法。

只要心系教育,教育无处不在。登高则能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