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兴衰》的书评
(2011-12-13 23:10:47)
标签:
杂谈 |
当往日的辉煌还在历史的书页上散发着光芒,衰落却已在不知不觉中逼近。让目光穿越历史的长河,我看到五个世纪的国际舞台风云变幻,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世界性的大国中永不停歇的上演。
翻开这本厚厚的书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五个世纪以来的一场场硝烟弥漫的战乱纷争,一次次科技和经济实力的暗中较量,一个个大国的兴衰更替。保罗·肯尼迪显然并不想把自己的专著局限于纯粹的历史描述,而是融入了有别于以往的、清晰简约的经验型理论观点,用深层的历史观和理论从浩瀚的史实中区分并提炼出重点与关键,继而把理论深入贯通于历史之中,向我再现了一幅综合了军事、经济、国际关系的宏伟历史图景。在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之中,大国的兴衰不再是封闭舞台上的自我演绎的故事,国与国之间相互的注视,冲突和融合成为影响历史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正处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吸取历史的教训,借鉴前人的经验,对一个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大国——中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在反思了以往500年间世界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科技和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并指出:大国之兴,兴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扩张;大国之衰,衰在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以及因过度扩张而造成的科技和经济相对衰退落后这一主要观点。
诚然,没有哪个国家能永远保持兴盛不衰。充满了竞争的世界历史像一条奔腾不止的长河,充满了起起伏伏,更替前行和后浪推前浪。也正是在这种互相追赶的过程中,世界经济和政治体系才充满了活力,人类文明才得以不断的前进。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现在所需要的东西就是发展和等待,学习美国的发家史,用一种“香格里拉式”的应对世界,也学习老祖宗的太极功夫,为未来的挑战作出准备。
从书中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主导的大国兴衰历史中,不难发现,其实所谓“大国的悲剧”,不是说所有的区域性和全球性“霸权国家”都会失去霸权,而是说所有向世界领导国挑战的新兴大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所谓“大国的喜剧”,是指作为先前世界领导国的追随者和主要伙伴,则有机会成为新的世界领导国。所以也只有国家之间不断竞争才能保持一国的活力,正是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国家之间相对实力对比的变化,从而演绎出国家兴衰的旋律。这便肯定了一国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性。
而国力竞争的主战场是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胜利往往最终属于经济实力强大、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一方。生产力的发展快慢在历史上最普遍的表现是经济的增长快慢、财富的多少。国力比较实际上是不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总体发展水平的比较,特别是国家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比较,而这种生产力是相对应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力,这种经济基础是与其相对应的上层建筑紧密相关的经济基础。生产力越发达,即经济基础越强大,经济增长率越快,在国力竞争过程中无疑将占据优势。国家的兴衰从来就与经济增长的快慢分不开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家之间的相对地位,领先国家的相对力量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某些国家的相对实力,从而也就降低了其他国家的相对实力。这边说明了科学技术是决定大国兴衰诸多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回顾数百年的国家兴替,无论现代化的先行者还是后发展国家,都走过不少弯路。国家兴替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给人们留下不少历史智慧。总结历史经验,就成了我们的必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