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中段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标>要求分析》
(2016-05-23 18:39:29)分类: 我是个有故事的人(我的2016) |
《小学低中段语文综合性学习<</SPAN>课标>要求分析》
乐山市实验小学
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中段“综合性学习”要求
对低段“综合性学习”要求描述: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对中段“综合性学习”要求描述: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二、低中段“综合性学习要求”解读
(1)从学习内容上讲:低段关注学生“周围的事物”和“感兴趣的内容”——这一内容指向性非常明确——直接指向学生熟悉的环境和对象:大自然为首选,然后是自己的学校及家庭生活。这些内容的安排,是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熟悉的、自己可能接触到的、周边的人可以提供的素材等。
中段关注的对象和范围要求明显提高:在继续“观察大自然”的基础上,提出“观察社会”、“观察身边的人”,会用眼睛去发现自然和生活中的有意思的事物和事情。——在孩子有了两年的语文学习生活经历、校园生活经历、自己也一天天长大的情况下,学生视野(阅读视野、生活学习视野)扩大,关注的对象别明显不同。
(2)从活动形式上讲:低段:以动手做、画、唱、猜、赛、查、收集、说为主,而对写的要求不高;
中段:提问、思考、探究;观察、表达(书面);团结合作、参与活动;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中段,“综合性活动”常常跟“习作”成为共同体,也就是说,“写”成为综合性学习成果展示的一个主要方式。
(3)从教材编排上讲:
低段:关注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从儿童最熟悉的环境最熟悉的生活最喜欢做的事情入手,引导儿童在参与中尝试表达。调动感觉器官主动发现,主动思考,主动研究并感受其中的快乐。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学习名人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多形式多渠道识字,建立“生活处处皆语文”,养成时时在生活中学习汉字、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好习惯。
中段:为学生才艺展示提供一个表现的舞台。凭借这个舞台,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的才能:唱、说、跳、演、写、做……在展示中,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激情,建立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用智慧的眼睛感受新事物的美好。运用网络技术获取知识,搜集、整理采集的材料,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儿童的必备能力。通过专题的查阅,让学生初步感受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巨大力量。
三、小学低中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难点分析
1、学生年龄小,参与活动的能力非常有限,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活动。
2、外出观察、采集、收集、参与社区、小区等活动,需要有思想的家长志愿者“全陪”,才能真正让活动有效。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3、口头表达能力的不足,会影响学生将自己的见闻感受表达出来。
4、受识字、写字能力以及词汇量不足的的影响,将活动结果书面表达出来的效果会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