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微成果展示

(2017-07-04 11:43:11)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成果展示 

刘宗琴

一、研究的缘由

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

    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倾听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倾听,可以使说话者会因为对方聆听的态度而感到心情舒畅,为进一步的沟通打好了基础;倾听,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赖,表露内心;倾听,可以改善周围环境的气氛,有利于获得身心健康与成功。倾听也是学生课堂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

回顾我的课堂教学,经常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时课上独自指点迷津,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下面心不在焉;有时发言的学生在尽其所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一些同学却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有时在小组交流时,当小组同学在围绕某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时,要么不吭声,要么只关注自己回答的内容,而不倾听别人的意见。学生在课堂上都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认真倾听同学、老师的讲话,以至影响课堂效率,影响学习成绩。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我选择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这个题进行研究,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研究的意义

通过研究激发学生的倾听意识,使有效倾听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并逐步提高倾听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能听、会听、善听,成为乐于参与的课堂的孩子,最终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研究方法

1、小组合作中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习惯,便于倾听。

小组交流中组员起立姿势,一人发言,其他成员目光对准交流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倾听。

2、明确听的要求。在小组讨论过程当中,要求一人先说,其它人必须认真听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别人发言后能及时补充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等,要让学生在专心听的同时学会思考,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3、分工明确,各尽其责,认真倾听。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出现只是几个好学生七嘴八舌,谁也不会认真倾听。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需要给每个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比如: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记录员除交流学习任务外,负责记录,整理合作学习的成果;汇报员,负责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这样每次合作时,每个成员就能各尽其责,才能认真倾听,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

4、给足自主探究的时间,学生做好合作准备,避免一心二用。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并且思考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组织探讨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思考当中去,使得每一个学生对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能够独立地尝试解决问题,为小组交流做好准备,避免有些学生在合作中只顾完成自己的任务,而不听其他成员的交流。

5、及时评价,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及时发现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如,“你听得非常认真。”“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在小组汇报交流时教师不仅要扮演台下的隐身者,还要及时巡视,纠正台下学生的不良习惯,对学生课堂上的评价,不仅仅是评价会交流,会互动,积极表现的孩子,对台下学生听得情况也要进行评价,促进学生认真听讲。

6、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听的兴趣。

在合作学习中,交流是我们惯用的方式,但如果所有的合作都是交流的话会显得单一,换用一些其他学生喜欢的方式可能更能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比如运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方法来进行合作交流,使听的学生更直观,更容易的理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他学生愿意听。当然我们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不同的展示方法,如:演一演,画一画,开展比赛------教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合作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7、教师率先 感染学生

不仅学生要听,教师自己也要认真倾听,倾听学生交流过程,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 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说明白了还是条理不清,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不能不耐烦,不能为了节约时间限制他们的交流,打断他们的话,等学生说完了在进行点播纠正。如果其他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随意,中断学生的听课与交流,灵活、理智,适时予以控制。可用暗示的方法,矫正学生不良习惯。这种方法,只对某一对象进行注意的转移,而不造成其他外围效应。
   1手势暗示”  指着不专心听课的学生,以期达到矫正的目的。
   2目光暗示”  教师把严肃目光刷地落在不专心听课的学生身上, 目光交流,引起学生警觉,使她意识到老师在用目光警示自己,应该收敛言行,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3语调暗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感情,采用语调上灵活多变,或急,或缓,或长或短,或稍作停顿,有意带给学生听觉上的感差。从而产生感染效应,促使个别学生专心听讲。
   4接触暗示”  如用以上暗示的方法控制,其注意力仍然集中不起来就走下讲台,走到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身边,拍拍他,让他意识到老师已知道他在做小动作等,鞭策其端坐静听和思考,强制守纪听好这堂课。
这样教师率先垂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会受到影响,也能认真听。

五、 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12月,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准备,拟定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51---5把握学生外在的倾听表现,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运用研究的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倾听,提高合作学习效果。

3总结阶段:20156至今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将重要和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汇编并总结研究成果。

数据分析

研究前数据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进行分析,研究后数据5.18早上在班级进行调查组内评比得出的结果:(14年代三二班,接这个班是15年秋季,四年级时重新分班了,下面是接这个班后的数据)

 

始终能认真倾听的

百分比

间断性倾听

百分比

大部分时间不认真听的

百分比

研究前(15秋季)

22

45.8

17

35.4

9

18.6

研究后(目前)

32

66.7

13

27

3

6.1

 

研究结论

1、课堂的改观

在经过倾听习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约束能力已有明显提高,从一开始的会被老师注意到而被动倾听转为习惯性地主动倾听。如此一来,整个课堂更为连贯,教学节奏就更为完整。也正是因为学生能初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2、学生的转变

认真倾听人数上升10人,占20.9%,不认真听的人数减少6人,降了12.5%。经过倾听习惯的培养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相比较之前有所提高,在课堂上的表现,除了在课堂纪律上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也改善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通过比较,之前一些听,不爱交流的学生,如:张勋剑、王林善、蔡钦丰等能够参与合作交流,在组内合作交流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不正确,不完整,但都能开口,像李鑫这样的学生,课堂上不交流,但能够听别人交流。一些不爱互动的学生有时也能举手回答问题,如:蔡钦丰、章勋剑、马孜涵,张杰、彭光燏、周琦、张熠------  在发言时,也能说得比较清晰,有条理。

思考与讨论

如何在倾听触发思考与生成 
  虽然学生倾听习惯有所转变但缺乏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只是在听,但不知道思考,思考什么,如何思考,并很好地进行质疑、反驳或者认可他人的发言。今后的小组合作交流中,教师要继续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会根据他人的发言进行深入的思考,判断,推理,分析,质疑,反驳,让听为思服务。 
    要特别关注薄弱小组,薄弱学生。

通过研究发现有少部分小组,少部分学生因为学习能力欠缺,教师关注的少,不能共同提高。首先还是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及时监督,关注,提醒倾听习惯较差的学生,间断性倾听的学生,逐步规范习惯。另外,教师、小组长都要能及时鼓励这类薄弱学生,可以让他们重复别人的发言,只有认真倾听了,才会交流 ,相信对他们有一定帮助,并及时做好评价,使这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逐步养成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