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2017-03-23 18:14:3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马桥镇小学
【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背诵、默写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前置学习:
1、熟读古诗,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
2、结合注释简要说说诗意,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将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书中批注。
3、收集资料:有关作者的简介,其他田园诗。
4、观察、了解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画一幅田园画,配上文字(几句话,几句诗,儿歌------)
一、预学(3分钟)
1、经典诵读:过故人庄
2、 导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组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播放画面,交流: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是的,好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田园诗,这首田园诗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了解作者,生交流,师小结。
1、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6分钟)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好停顿。边读边想象每一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检查认识词语,指1个学生领读,齐读1遍。
3)检查读古诗情况:指2名学生读,教师范读,自由试读,2个小组读,齐读。
2、小组合作:
3、展示交流:
•
•
•
•
1)生:我仿佛看到农村儿女男的在地里耕田,女的搓麻,的画面,他们各有各的本领。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小组内交流时点播指导:男的在怎样耕田?(很早下田,带上草帽,挽起袖子,裤子,一遍吆喝,一边赶牛)
师:多么朴实,多么勤劳的人们啦!
2)师: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如果是你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预设:(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a、
男的耕田
男的犁地
男的插秧
男的割麦子
看大屏幕,全班男女生:男的——女的——
3、)师:多么和谐
,多么美好的画面,他们辛苦、忙碌,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一家人生活上的满足,
是多么快乐与满足
(从你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村庄儿女的勤劳和劳动的快乐)
板书:勤劳
童孙---学种瓜(6分钟)
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生:我仿佛看到孩子不会种瓜,但学大人种瓜的样子。表现了诗人很喜欢这些孩子,因为孩子很爱劳动。
小组内组内交流时点播:为什么要学大人种瓜?(看到大人们都在劳动,自己也要找点事干。)
师:多懂事的孩子啊!
2)出示插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怎样学种瓜?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语言)
师:瞧,孩子面带笑容、一手——一手------,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3)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为什么?(爱劳动,看见大人劳动,自己不会,但也想劳动,多懂事啊!)
请你带上对孩子的喜爱读一读,感受孩子的(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师:真是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让我们一起来读感受小孩子聪明好学、感受孩子的勤劳。
板书:天真、可爱、爱劳动
4)小组长总结:从大家的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村儿女的勤劳,夏忙时忙碌的场面,乡下孩子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
5)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很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美好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他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爱上了天真可爱的孩子,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
板书:赞美
三、评学
1、(2分钟)学习吟唱:古人喜欢将诗编成歌进行吟唱,唱出来的诗会变得别有一番情趣,谁会配上自己熟悉的音乐吟唱这首田园诗?学生交流。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一起唱。生唱,男女生合作各唱一句。
2、展示文配画(3分钟):唱完田园歌,我们来欣赏田园画。同学们课前观察了田园你画了哪些田园画? 和大家一起分享。
3、拓展品读(2分钟):田园风光秀丽,人们生活和谐,让人羡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另一首田园诗,这首诗又描写了田园怎样的风光?
学生自读《四时田园杂兴》之二,齐读。
这首诗又描写了什么样的田园风光?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色彩明丽。
4、积累古诗,激发兴趣(1分钟)
5、课堂检测(5分钟)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