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中国教育寻变》有感

(2017-06-22 21:35:57)
分类: 教学随笔

近几日有幸拜读了李建平先生的著作《中国教育寻变》一书,让我收获颇多,教育改革,是一项难题,尤其是能够触碰到教育的软肋,改革者需要的不仅是长远的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要有改革的决心和勇气,李希贵校长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更是素质教育的探索者与践行着,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一旦下定决心,绝不会回到原点。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
、改变才能够创新,改革,才能有新的出路,需要改革者有担当精神。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提改革二字,但大多只停留在文字游戏上,高考成绩是大家普遍关注的一点,好象没有北大清华,所有一切都是空的。李校长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责任与担当在他心中升腾,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生发展最需要的是什么,他在思考,也在探索,他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改变近百年的学校形态。李校长有担当精神,家国情怀,经过反复的酝酿和十一教师的热烈讨论,经过三年思索,他提出了改革总体思路,践行路线时间表,就如李校长所说:我们的改革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依照国家课程标准,立地,就是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宽度、厚度和深度。在纠结、矛盾、痛苦和争吵中北京十一学校在李希贵校长的带领下拉开了帷幕,李校长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要求变,才有出路,只要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

2、教育是一项服务,理解了教育的真谛,就会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就是服务,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这是十一学校的哲学,学校因学生而存在,课程因学生而改变,硬件因学生而建设,老师因学生而教学,这是十一学校对教育的理解,正是本着这种理解,所有的出发点才有了最终的归宿,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时,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3、尊重个性,追求自由,因材施教,注重人的文化建设。学校的转型,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观念一变,地广天宽,作为为十一中学的校长,李希贵把解放思想放在了重要位置,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能解放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李校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教学规律,一切一人的成才为目的,学校开设200多个社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重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学生和教师的交往从来没有花架子,一切都是真诚和实事求是的,
      4
、改变教学变革的组织,十一学校第一步是整体走班上课,第二步是上午整体走班,下午选课,第三步是将所有课程分层分类,改革的思路在探索中完善,但步子是坚实的,思路是清晰的。十一学校首次在高中教育中提出导师制,完善了教学的过程,实行思想工作分包负责制,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
      5
、用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发展。李希贵校长有三个三,即三个角色:教师、校长、局长;三个关键词;读书、思考、改革;三个教育追求,让学生自由呼吸、让教师自由呼吸、让学校自由呼吸。这三个三,造就了李校长精彩、传奇的教育生涯,从他的身上,我们要学习的很多,尤其是作为教育家之后谦虚和低调。

这部教育大作,几天时间很难有深层次的理解,李校长的由未来规划现在的教育理念别出心裁,也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也希望李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能够深深地影响高中教育的明天,也希望我们的高中教育不再是学生做题的工具,而是培养出性格健全,有理想,有抱负,拥有家国情怀的时代青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