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页》(月刊) 2017年总目录(附【编者的话】)

(2017-12-04 10:15:23)
标签:

发表作品目录

分类: 与我有关的文字及其他
《伊犁晚报-天马散文诗专页》(月刊)
2017年总目录(附【编者的话】)
第一期
英 伦/春天里(外一章)
清 扬/北纬47°我的春天(外一章)
苏启平/留一枝梅在春天开放(外一章)
周本贵/挂在窗前的春(外一章)
张 筱/修葺春天
亚 男/一滴水里的春天(外一章)
鸽 子/属于我的春光(外一章)
陆晓旭/倾听春天(外一章)
季 川/岁寒三友(三章)
【编者的话】现代文学史上,曾经流传俞平伯、朱自清二位同时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写出了各人的名篇的佳话。同题作品,绝不是什么文字游戏,而是最能考验一个作家或诗人对于同一事物具有何等感悟力、表现力的写作形式。这里选入九篇写春天的作品,绝不是“命题”之作,而是出于编者个人的选择。若仔细品味,不仅有审美的愉悦,也会在写作上有所启示。(邹岳汉)
第二期
干海兵/清油灯
徐 源/汗血宝马
诺布朗杰/曲牟寺
李明月/水作的骨肉,水作的心
白 麟/附庸风雅(二章)
张雪松/古典爱情(二章)
左 右/北极火焰
周小平/大航海(三章)
【编者的话】所谓诗的民族化,其实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民族文化的传承、无论是语言文字,尤其是民族审美心理状态都是难以人为地割裂的。至于写作题材更加不能脱离本土。问题在于过去的某一个时期,我们忽视了对于传统文化自觉的学习,加以补课是十分必要的。从本期作品中,我们就会体会到,作者们从各个层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邹岳汉)
第三期
[海南]倪俊宇/山水履痕(组章)
[云南]施 云/坐在水畔(外一章)
[辽宁]晓 林/大地上的秩序
[青海]阿 垅/红青稞(外二章)
[江苏]阿 土/水 仙(外一章)
[内蒙]北 城/草原,在纸上辽阔
[新疆]梁北雁/在吐鲁番(组章)
[湖北]雪雁鸣/枫香辞(外一章)
[黑龙江]谷莉/让音乐说话(外一章)
【编者的话】接着上一期的话题:民族化不仅是一个竖向继承的问题,更是一个在继承中创新的问题,即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一步。就好比一条河流,既有“源头”,也有由 多个支流汇合、与过去传统不尽相同的、现在所处的“河床”;这个“河床”,也会成为将来后一代继承者的又一个“源头”。有这个不拘泥于一时一地的历史感,一切就在把握之中了。(邹岳汉)
第四期
[黑龙江]蓝格子/风雷颂(组章)
[重庆]萧 敏/独坐野码头(组章)
[新疆]王信国/打马草的别克(外二章)
[重庆]李长空/红珊瑚(外二章)
[内蒙]高 坚/和一个孩子说春天(外一章)
[湖北]吴开展/出租屋(外二章)
[四川]何 均/斑 斓
[陕西]鲁绪刚/与母书(外一章)
[安徽]蔡兴乐/露水里的分水岭(外一章)
【编者的话】散文诗作品的风格与作者的气质有关,也与写作题材有很大的关系。蓝格子的《风雷颂》里所写的风雨雷电看似一个宏大的主题,然它却不是以大自然的状态为主体,而是立足于诗人内心的感受。其它如萧敏的《独坐野码头》、王信国的《打马草的别克》等篇都有这个倾向——这也是现代散文诗重心理与早期散文诗重描述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所在。这是整个社会审美观念变迁的必然结果。(邹岳汉)
第五期
[河南]王 剑/一棵树,被风吹倒了(四章)
[甘肃]何军雄/母亲的四季(组章)
[四川]胡华强/三月的柏条河(组章)
[安徽]段 伟/乡村,那些花开(三章)
[陕西]陈平军/流连或者沉醉(外一章)
[江西]黄小军/看见一条鱼
[湖南]欧宜准/海恋(二章)
[河北]那曲目/鏖战(外一章)
【编者的话】散文诗与分行新诗的共同点:都是新诗。不同点在于:散文诗不分行,外形接近散文,骨子里是诗。骨子里的东西是本质性的、决定性的因素。但不等于说形式不重要,形式可决定诗的体式——散文诗如果分行太多,就与分行新诗没什么区别了——这样的作品应该归放到分行新诗中去。本期诗作中个别分行太多的作了一些调整,就是这个道理。(邹岳汉)
第六期
[北京]黄恩鹏/老街听泉(组章)
[山西]卢 静/清莲(外二章)
[四川]郭 毅/太阳终于升起(外一章)
[湖北]牛合群/四月出发(外一章)
[湖北]高本宣/在清和茶坊品茶说诗(组章)
【编者的话】叙事与抒情,是散文诗写作中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诗总是落脚在“抒情”这个基调上;否则,纠结于叙事会不知觉地滑向散文;而完全脱离叙事的抒情也会带来散文诗的“虚脱”。本期发表的黄恩鹏的《老街听泉》和卢静的《清莲》基调都是写景叙事,但作者以“诗的抽象语言”避免陷入琐细;而王忠智的《叩问一滴水》题材偏于理性的哲思,作者也是以意象性语言保持了作品所必须的“诗意密度”。(邹岳汉)
第七期
[山东]陈茂慧/碎片整理(外二章)
[黑龙江]严炎/矿区行(三章)
[北京]鲁 橹/马头琴(外一章)
[海南]刘 霞/心弦的颤音(三章)
[安徽]郭贵勤/ 众妙之门(二章)
[安徽]陈 俊/自由的云(外一章)
[甘肃]刘志宏/大高原(外二章)
[河南]陈宏宾/把我丢进麦香里
【编者的话】人们常说,散文诗是现代兴起的一种文学体式。其实,散文诗经历百年的发展,其本身也已呈现多元形态。陈茂慧的《碎片整理》和鲁橹的《马头琴》就比较接近现代诗的理念,它们更多的体现诗人个人的认知和情感;严炎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 ,注重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文体、风格无高下;而作品的粗、精,全在作者的把握了。(邹岳汉)
第八期
[浙江]晓 弦/仁庄纪事(组诗)
[山东]韩嘉川/寻找一支歌
[江苏]马亭华/旷野启示录(四章)
[福建]王忠智/叩问一滴水
[青海]李朝晖/在高原(组章)
[山西]荆卓然/黄土高坡艳福不浅(组章)
[河南]姬 稚/我想有一块土地
【编者的话】散文诗从1917年诞生到今年已经整整100年了。在这当中,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散文诗人和许多的优秀作品,据说散文诗界正在开展一些有关散文诗百年的庆祝活动,对此我们可以有所期待。本期发表的有在散文诗领域辛勤耕耘了数十年的韩嘉川、晓弦的新作,还有马亭华、王忠智等实力诗人和一些比较年轻的诗人的作品。也许我们会从中得到某些启示。(邹岳汉)
第九期
[山东]刘向民/阳光明亮(外三章)
[湖南]郭 辉/思游的水(外二章)
[内蒙]包玉平/科尔沁的晚秋(二章)
[安徽]杨开延/一色秋光(外三章)
[天津]胡庆军/秋天来了(组章)
[重庆]海 烟/九月。木兰围场
[陕西]姜 华/秋天,在乡下与植物相遇(二章)
【编者的话】暑热之后,秋光如期而至。本期选用了一组关于秋天的作品。海烟的《九月。木兰围场》于似“仍然有战马嘶鸣”的幻觉中写出历史画卷的宏阔;而杨开延的《一色秋光》则是从细微处见出深邃的诗情。胡庆军、姜华写的秋景实中有虚。刘向民的《阳光明亮》和郭辉的《思游之水》或重哲思、或重乡情,俱成佳构。(邹岳汉)
第十期
[上海]语 伞/城市另外的样子(组章)
[陕西]谭斌康/牺牲,或者祭献(组章)
[海南]蔡 旭/动物的世界(二章)
[河南]孟令波/晚秋,山野笔记(三章)
[浙江]张敏华/神域(组章)
[黑龙江]张永波/生命的短笛(组章)
【编者的话】文学语言是诗人想象力唯一的、也是最为有效的载体。西晋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就道出了语言在表现精神方面的长处和描摹物象方面的局限。语伞笔下的《美术馆》《音乐厅》《电影院》等等只是诗人摄取的一个个寄托情绪物质的外壳,而在谭斌康的《牺牲,或者祭献》里,所有的物象则完全是情绪的外延了。(邹岳汉)
第十一期
[山东]曲全胜/湖中月(外四章)
[河南]王猛仁/红河吟(组章)
[湖南]黄曙辉/秋霜的刀锋(外二章)
[福建]张生祥/萤•她们(组章)
[广东]孙善文/关于花与草的絮语
[湖南]吴 彬/一生有你(外一章)
【编者的话】近年来兴起了一股学习古体诗词的热潮,这是一件好事。其实传统文化是根,向来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内心和文人的潜意识里。王猛仁的《红河吟》里有中国画的意境,黄曙辉的《秋霜的刀锋》里有古典文学里的意象,而曲全胜的《湖中月》则有着近乎古体诗词的韵律了。然它们的书写方式、审美观又都是现代的。(邹岳汉)
第十二期
[江西]黄小军/我在课堂上老了(组章)
[福建]林登豪/魂牵青海(组章)
[甘肃]丹麓听翁/甘南,陇原奇葩(三章)
[河北]可 风/寒冬腊月(组章)
[河北]路志宽/冬日即景(外二章)
[新疆]石桂霞/有雪,有远方(组章)
【主编的话】诗,是一门艺术。所谓艺术,包括思想和手艺两个方面的创造。没有一定的诗艺不行,但更为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创造。黄小军的《我在课堂上老了》写一个普通教师的日常生活却写出了作为一个教师应有的高度,也写出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高度。另一组写冬的作品,是“即景”而作,而非应景之作。(邹岳汉)
(以上目录以报纸实际的发表状况为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